2021年10月25日发布 | 2790阅读

精彩回顾 | 赛诺神畅—ICAS介入治疗专题会盛大开启:聚焦ICAS介入治疗中的技术与应用

韩琳琳

神介资讯

达人收藏

在金秋十月的阵阵桂花香中,2021年10月22日,在OCIN 2021大会期间,赛诺神畅—ICAS介入治疗专题会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多个神经介入团队的专家齐聚一堂,就赛诺神畅系列产品在颅内动脉狭窄(ICA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展开了专题讨论。

赛诺神畅—ICAS介入治疗专题会



Session 1



第一环节由河南省人民医院李天晓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潘速跃教授主持。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致开场辞,指出了中国颅内狭窄治疗的紧迫性以及赛诺神畅为整个颅内狭窄的治疗提供了利器,欢迎大家参加赛诺神畅ICAS介入治疗专题会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陈康宁教授分享了《中国神经介入发展的昨天与今天》,带着大家一起回顾了中国神经介入的昨日和今朝。陈教授讲到,我国50年代的神经介入技术与国外有着很大差距,直到70、80年代开展经皮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才标志着我国神经介入诊治脑血管病的开端,之后逐步开展了动脉瘤、动脉畸形以及动脉溶栓的介入治疗。2004年国产颅内动脉支架的问世标志着我国非急性期血管开通治疗的新纪元,2021年全球唯一颅内药物支架NOVA的问世又开创了载药介入的新时代。随着影像、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更多、更好的神经介入器械投入市场,我国神经介入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万曙教授带来《从流行病学现状看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之紧迫》的讲题。万教授指出,ICAS在亚洲人中发病率很高,接近30%~50%,在我们中国人群中接近50%,一年的主动复发率高达6%左右,给脑血管病的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ICAS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可行的,但需要基于多模态评估——对管壁、管腔、血流动力学等提出一个多维度评估的概念,指导我们的精准治疗。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品元教授分享《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困境与曙光》。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期望改善脑组织的低灌注,但目前为止仍没有RCT研究证实ICAS介入治疗的有效性,且与药物治疗相比并发症较高,这是目前的困境。但张教授也指出,既往研究存在入组适应症太宽、对穿支部位的处理不妥、术者经验不足等影响研究结果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反思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Session 2



第二环节由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蒯东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吴伟教授担任主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宋立刚教授分享《颅内动脉狭窄介入的方法与技巧》。ICAS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成形术,主要指支架和单纯球囊扩张。由赛诺神畅研发的Neuro LPS™低压球囊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同时赛诺神畅NOVA药物涂层支架在这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也已完成,在临床发表中。宋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使用不同介入方法治疗时的操作技巧及技术要点,并且对于特殊病变的处理,如病因不明的青年病变或是左右循环均存在问题的多支血管病变,也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孙瑄教授带来《BASIS试验解读》。孙教授首先回顾了近10年来ICAS介入治疗的RCT研究进展,随后详细介绍了由我国首发的评价单纯球囊扩张治疗IACS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BASIS试验。该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三个转变,一个就是观念的转变,一个是材料的转变,一个是通路优化的转变。该研究采用的赛诺神畅颅内半顺应性球囊可减少对动脉斑块的切割,初步研究发现使用单纯球囊扩张治疗可获得稳定、甚至长期的良好预后。


西安市第三医院常明则教授分享《刚柔并济,囊括万千》。常教授通过解析临床诊治中2个具体的案例告诉我们,对于颅内血管狭窄集中且不合并血栓的患者,尤其是在青年卒中病人中,采用单纯球囊扩张进行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而不建议植入支架。治疗所采用的赛诺神畅Neuro LPS™低压球囊拥有更好的血管顺应性及通过能力,可降低球囊对血管壁的损伤,是ICAS介入治疗的良好的选择。


天津市环湖医院魏铭教授带来《首次取栓后球囊扩张治疗潜在ICAS急性大血管闭塞》。魏教授采用动画生动的展示了具体的技术流程。“首次取穿之后的快速球囊成型技术”强调“首次”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取栓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因为取栓的阻力可能会比栓塞性病变大。魏教授强调,病变性质的判断、以及ICAS病因的判断,是要贯穿治疗始终的。




Session 3



第三环节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高连波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勇教授担任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分享《冠脉介入治疗经验带来的启示》。钱教授总结了心脏冠脉介入治疗40年的发展经验,从裸金属支架到第二代的药物洗脱支架,总体的有效性、安全性均明显提高,现在更多的是考虑提高支架的生物效应性,来降低对双联抗血小板的需求,完全可降解支架也开始逐步应用于临床,药物球囊已经成为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和小血管分叉病变的新选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缪中荣教授带来《载药支架临床研究进展与结果》。缪教授介绍了自己团队发起的一项载药支架前瞻性临床研究。该研究发现赛诺神畅NOVA支架能够显著降低支架再狭窄率,同时显著降低责任血管区域中远期再发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率,且在安全性方面与普通支架无差异。这款全球唯一的颅内药物洗脱支架是介入治疗支架成型术里程碑式的技术革新。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勇教授分享《NOVA临床应用结果分享》。张教授谈了自己对于NOVA支架临床应用的体会,他介绍NOVA支架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颅内药物洗脱支架,不锈钢的设计贴壁好,到位简单,牵引清晰,定位准确,药物涂层可以更好的降低再狭窄率并减少血栓,因此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湖南省人民医院高小平教授带来《ICAS影像策略》。影像是医生治疗决策的基础,ICAS患者的影像评估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脑组织的评估,二是血管狭窄、血管壁的评估,三是脑组织灌注的评估,四是血流动力学的评估。



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生教授团队分享《载药技术与自膨支架会师》。NOVA支架是由赛诺神畅研发的全球首个专门用于颅内狭窄的球扩药物支架,底部的纳米处理层上搭载了雷帕霉素药物涂层,可减少平滑肌增生,预防再狭窄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公司即将会开展药物自膨支架的临床试验,其采用镍钛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贴壁性,并采用了与NOVA支架相同的药物涂层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场专题会,国内神经介入的各位专家对于目前颅内狭窄的治疗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大家已经认识到虽然ICAS的介入治疗还存在很多困难,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赛诺神畅Neuro LPS™低压球囊NOVA支架在临床中的助力,以及更加规范科学的临床研究的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经验不断积累,我国ICAS的介入治疗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本场会议在与会嘉宾和专家们的热情讨论中告一段落,期待下期会议精彩继续!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