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费城托马斯·杰斐逊大学杰斐逊神经科医院神经外科的Kevin Hines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4月《Journal of Neurosurgery:Spine》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Hines K, et al. J Neurosurg Spine. 2021 Apr 23;1-7. doi: 10.3171/2020.10.SPINE201385. [Epub ahead of print]】
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术(pos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PCDF)是多种颈椎疾病的手术方式,然而有相当比例的手术翻修率,其原因包括,假关节形成和邻椎病(adjacent-segment disease,ASD)等。为明确融合术的终止节段与翻修术的关系,美国费城托马斯·杰斐逊大学杰斐逊神经科医院神经外科的Kevin Hines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4月《Journal of Neurosurgery:Spine》在线。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369例手术节段≥3的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主要研究结果指标为邻椎病和假关节形成导致的翻修术;次要结果指标包括,感染、失血量、住院时长以及年龄、吸烟史等多种因素。采用方差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数据,进行SPSS统计学处理。
369例患者按融合终止节段C6、C7、T1分为三组:C3-C6组、C3-C7组和C3-T1组;分别纳入77例、108例和184例患者。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总体上翻修术发生率为4.8%;其中C3-6组2.6%、C3-7组8.3%和C3-T1组3.8%,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29)。在次要结果指标中,年龄、感染在三组间均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485,P=0.573);但融合节段越短,手术出血量越少(P<0.001),住院时长越短(P=0.015)。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在C6、C7或T1处结束的长节段颈椎融合术的翻修术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延长融合节段并未提高减压效果及减少翻修术发生率。为避免高风险手术或老年患者因手术时长的并发症,以及减少患者医疗费用,上述初步结果值得参考。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