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者寄语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常见的好发部位,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病人数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4.9%-37.1%。目前大多数的前交通动脉瘤都可选择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常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回收支架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为了达到致密栓塞的结果,对于弹簧圈特别是填充圈以及收尾圈柔软度有更高的要求。
加奇生物全新的Jasper®SS弹簧圈具有超柔顺的特点,在微导管内推送比较平顺,弹簧圈进出微导管时顿挫感不明显;进入动脉瘤后,柔软度适中,手感反馈比较好;即使是破裂动脉瘤,也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顺着瘤腔内的缝隙往子囊中填充,满足临床致密栓塞的需求。
本期嘉介谈邀请湖南省人民医院刘放其教授,展示两例使用Jasper®SS弹簧圈在前交通破裂动脉瘤中的使用体会,精彩不容错过。
病例一
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47岁,突发意识障碍1天。
简要病史
现病史:
外院行双侧侧脑室穿刺引流后急诊入院。
术前造影
外院CT:
3D影像显示:多发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2(怀疑出血点,予以治疗)+大脑中动脉瘤(暂不进行治理)。
通路:COOK 长鞘 6F 70cm
颅内支撑导管 6F 105cm
微导管:SL-10支架微导管;Echelon-10弹簧圈微导管
弹簧圈:Jasper®SS弹簧圈1.5×3、2×4、1.5×2;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3×6;强生2×4;美敦力1×1
支架:LEO baby 2.5×18
支架微导管和栓塞微导管到位。


首先填入一枚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3×6进行成篮。
填入一枚2x4之后,选择Jasper®SS弹簧圈1.5×3进行收尾。
释放支架。在支架辅助下,将Jasper®SS弹簧圈1.5×3完成收尾填塞。
首个动脉瘤完成填塞,手推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填塞,瘤颈处得到充分覆盖。
微导管到达第二个动脉瘤腔后,填入Jasper®SS弹簧圈2×4、1.5×2,未发生踢管现象。最后填入一枚1x1弹簧圈收尾,回收支架。
前交通得到保护,即刻栓塞结果令人满意。


病例二
患者基本信息
女性,47岁,突发头痛1天入院。
简要病史
现病史:
外院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影像学检查
CT提示:典型的前交通出血表现。
3D提示:对侧A1段缺如,动脉瘤从前交通发出,血管折角比较小,需要保护对侧A2段。分叶状动脉瘤,直径7.8mmx4.2mm,破口为大的子囊可能性比较大。
通路:COOK 长鞘 6F 70cm;中间导引导管 6F 105cm
微导管:SL-10支架微导管;Echelon-10弹簧圈微导管
弹簧圈:Jasper®SS弹簧圈5×20,2×4;Jasper®弹簧圈7×30;史赛克 4×15
支架:3.0×21
首先,选择Jasper®弹簧圈7×30进行成篮,可以很好地贴合动脉瘤壁。
接着选择一枚Jasper®SS弹簧圈5×20进行填充。在填塞过程中,Jasper®SS弹簧圈可以柔顺地顺着瘤腔内的缝隙往破裂子囊中填充。整个推送过程手感非常平顺,微导管头端没有发生移动。
在填入一枚4x15弹簧圈后,造影提示,瘤颈处仍有部分残留。
选择一枚Jasper®SS弹簧圈2×4,对于瘤颈处进行进一步栓塞。
释放支架后造影,瘤颈处得到了完全封闭不再显影。
刘放其
湖南省人民医院
介入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湖南省放射介入医疗质控中心秘书
湖南省健康学会血管风险评估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