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翼点入路相关解剖
表面标志:
翼点
位于颧弓上方4cm及额骨颧突后方3cm处,是额骨、顶骨、颞鳞部与蝶骨大翼的衔接处。
额骨颧突
额骨向眼眶外缘突出并与颧骨眶突相连接的角,又称外侧角突。
颧弓
由颧骨外侧与眶下缘平行向后至外耳道上缘0.5cm的骨弓,其深面平行于中颅凹底。
眉弓
额骨眶上缘上方1.5cm的隆嵴,两侧眉弓内侧深面内有额窦。
颞线
由额骨颧突外缘向上后至冠状缝的弧形线,上下颞线并行,分别是颞浅、深筋膜的附着缘。
肌肉:
枕额肌
前方为额腹,后方为枕腹,两者之间通过帽状腱膜相连。
枕腹起自枕骨,额腹止于眉部皮肤。
枕腹可向后牵拉帽状腱膜,额腹收缩可提眉并使额部皮肤产生皮纹。
眼轮匝肌
位于眼裂周围,分为眶部、睑部和泪腺部。
其中睑部纤维可眨眼,与眶部纤维共同收缩使睑裂闭合。
颞肌
起自颞窝,肌束呈扇状向下汇聚(前部纤维呈垂直位,后部纤维呈水平位),通过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血管:
颞浅动脉
起自颈外动脉,走行于颧弓浅面,约在颧弓上方2-3cm(眶上缘平面)分为额支和顶支,位于皮下,供应额顶区皮肤。
位置恒定,管径粗大,具有较大扩张性,顶支为主干型多见。
颞深动脉
发自上颌动脉,分为前、中、后三个主支。
颞前深动脉供应颞肌前部
颞中深动脉及颞后深动脉供应颞肌中后部。
筋膜:
帽状腱膜
覆盖了包括颞浅动静脉在内的所有皮下组织。
颞浅筋膜
颞浅筋膜又称为颞顶筋膜, 与皮下脂肪层疏松附着, 并与面神经额颞支和颞浅血管关系密切。颞浅筋膜实属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 loaponeurotic system, SMAS) , 向上与头皮帽状腱膜相移行。SMAS在面部整形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兴趣的筒子可以自己脑补一下。
颞深筋膜
颞深筋膜覆盖于颞肌表面,起自颞上线,根据Yasargil和Eduardo的理论, 颞深筋膜在颞肌上份表面为一层, 向下延伸至眶外侧缘及颧弓上方区域后分为浅层和深层。前者行于颧弓的浅面, 与腮腺咬肌筋膜相续;后者行于颧弓的深面, 与咬肌后筋膜相续。在颧弓上方, 颞中脂肪垫(第三层)位于颞深筋膜两层之间。颞深筋膜与SMAS是不延续的。
脂肪垫:
在颞肌和头皮之间共有3 层脂肪垫:
第1层为浅层脂肪垫, 位于帽状腱膜下、颞肌筋膜浅层的外层;
第2层为筋膜间脂肪垫, 位于颞肌浅、深两层筋膜之间;
第3层为筋膜下脂肪垫, 位于颞肌筋膜深层的内层。
也有的将三层脂肪垫命名为帽状腱膜下脂肪垫、浅层脂肪垫、深层脂肪垫。
·二、Yasargil教授原理理解
1、仰卧位,头架固定,头顶下垂20°,转30°,颧骨隆凸处于术野最高点。
2、头架固定点在同侧1个,对侧2个,固定在terminlalis线上。
3、一般切口:始于耳前、上方各1cm,垂直颧弓向上达颞嵴。从颞嵴起切口急转向前在发际内达中线旁1-2cm处。
1、距眶缘4cm,保留筋膜覆盖颞肌前1/4,从颞上线下方沿皮瓣返折面向下切至筋膜在颧骨的附着点(其内见筋膜间静脉,或称颧颞静脉),保护上层内的面神经。
2、然后如图箭头1、2将颞肌筋膜下层在颧骨和额颧突内侧附着点切开。
1、额骨骨膜向前做直切口,三角形翻向眶部.
2、颞上线上方切开的骨膜翻向颞窝对面,颞肌及筋膜剥离至中颅窝底,向后下翻开。
邻近骨膜,颞深筋膜在额颧突内侧面的起始处也一并切开,充分显露翼点、颞鳞部、蝶骨、颧骨、顶骨延伸入颞窝的部分。
经典4点钻孔:
1、额颧缝上方,颞上线下方。
2、第1孔上方3-4cm额骨上,距眶缘上1-2cm,避开额窦。
3、顶骨上、沿颞上线、位于冠状缝后。
4、蝶颞缝后方的颞骨鳞部,距离第3孔下方4cm,第1孔后方3cm。
铣刀或线锯锯开,注意经骨孔用骨膜剥离支分离硬脑膜。
高速电钻将第1孔和第4孔之间,沿颧蝶缝、跨颞骨鳞部磨出骨槽,在颧弓线上折断蝶骨大翼。(现常用蝶骨嵴上钻孔至颅骨内板,铣刀直接铣开)
1、磨平眶顶后外侧近额蝶缝处,或先切硬脑膜小口减压,减少牵拉。
2、咬除蝶骨嵴,将蝶骨大翼后嵴磨光,接近蝶骨小翼外侧部。
3、注意眶脑膜动脉(眼动脉与脑膜中动脉的吻合支)。电凝、骨蜡、肌肉填塞压迫、悬吊。
4、额窦的处理。
1、围绕外侧裂将硬脑膜半圆形切开,蒂朝向蝶骨嵴和眶部。
2、悬吊硬脑膜,防止术中渗血流入术野或硬膜下、硬膜外腔。(颅内压不高,和1顺序可换)
3、依次打开颈动脉池、视交叉池、脚间池、终板池减压。
4、当脑池打开、产生一个圆锥形空间。圆锥底为磨平的蝶骨嵴和眶顶,上下界为分开的额叶和颞叶,圆锥尖指向岛阈。
翼点入路的价值在于手术可以轻度牵拉甚至不牵拉脑组织,形成以外科医生眼睛通过手术显微镜直达脑底的一条视线。
·三、翼点入路技术细节再体会
Aron cohen翼点开颅术的技术细节
仰卧位,头架固定,术侧肩部垫高,头位抬高15°,颈部过伸,头部后仰20°,头向对侧旋转30-60度。根据术中视野需求摆放术前头位,要暴露的越靠前,头旋转角度越大,通常前交通动脉、鞍区病变旋转60°,大脑中动脉病变旋转45°,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尖、颈内动脉病变旋转30°。使额骨颧突位于最高点。
切口始于耳屏前1cm,垂直颧弓向上至颞上线再转向前至发际内达中线旁2cm
分离皮瓣,然后筋膜间分离
不同于Yasargil经典切开,额顶保留骨膜,额部注意保护面神经颞支,颞部沿切口切开颞肌。
沿颞上线保留肌筋膜带留术后关颅缝合用,分离颞肌
关键孔(Dandy Point)钻孔
神经剥离支(penfield 3#)剥离钻孔处硬脑膜
铣刀铣开,此处cohen采用两步分别铣开,然后沿蝶骨嵴处磨出骨槽,在颧弓线上折断蝶骨大翼的方法。
剥离眶顶、蝶骨嵴外侧硬脑膜
咬骨钳咬除蝶骨嵴外侧骨质
磨平蝶骨嵴,术野明显扩大,注意眶脑膜动脉
显露到位,骨蜡封堵
颅骨边缘钻孔,悬吊硬脑膜
骨窗边缘铺明胶海绵细条、脑棉片压迫
半圆形切开硬脑膜并悬吊
分离外侧裂经典三步:1、抬起额叶,可见嗅束2、牵开颞叶,凝断桥静脉3、再抬额叶,显露、解剖。
锐性分离,打开颈动脉池,暴露第二间隙
向前抬起额叶,分离开放视交叉池
分离颈内动脉后方蛛网膜间隙,暴露颈内动脉分支。
充分分离暴露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可见病变囊肿。
向前分离见双侧视神经,同时可见对侧颈内动脉及分支。
关颅。
·四、问题探讨
1、筋膜间分离可否以颧颞静脉为界?
答:正如neuroDADA的整理,整形外科医师(1991,De La Plaza)首先将这一段静脉命名为“sentinel vein(前哨静脉)”,顾名思义,给面神经颞支“放哨”的意思,即能定位面神经颞支。但neuroDADA认为,对于神经外科翼点入路来说,正因为该静脉与面神经关系紧密,故不宜将其作为筋膜间或筋膜下入路中提起预警面神经的标志,而还是宜采用筋膜间脂肪垫的后缘作为切开颞深筋膜的标志。
Yasargil图中所提到的静脉即是筋膜间静脉(interfascial vein),其实就是颞中静脉穿行于筋膜间脂肪垫的那一段;而前哨静脉(sentinel vein)或颧颞静脉(zygomaticotemporal vein),则是颞中静脉向眶缘走行时穿出颞深筋膜浅层至皮下的那一段。
2、面神经颞支怎么保护?
看到上图,醍醐灌顶。
红圈内为筋膜间脂肪垫及其表面的面神经颞支。虚线为常规翼点入路切口,黑色箭头提示一支面神经切断。
面神经颞支有2-3根主干,靠后一支主要支配耳周肌及后方颞顶肌,靠前的主干支配额肌、皱眉肌及眼轮匝肌。耳廓的活动可以丰富人的表情,但大部分人群的耳廓自主活动能力有限,因此后干的牺牲可以接受。故切口始于耳前、上方各1cm的原因即在于此。靠前损伤前干,后续的皮瓣分离就失去意义。
而同样额顶部骨膜下,颞部在颞肌筋膜浅层-筋膜间脂肪垫间、筋膜间脂肪垫-颞肌筋膜深层间(筋膜间入路)或者颞肌筋膜深层-深层脂肪垫、颞肌间(筋膜下入路)分离,甚或颞肌下(肌皮瓣),均不会造成面神经损伤。

参考书目及文章: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2版
显微神经外科学I
Rhoton颅脑解剖与手术入路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解剖与临床
编年史—翼点入路 唐寅达
解剖小细节——颧颞静脉和神经 唐寅达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十七):翼点入路(上) 赵英杰
Pterional Approach 翼点入路 Peter Nakaji, Yagmurlu, Hendr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