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0日发布 | 979阅读

长期昏迷病人得了“红眼病”怎样治疗?

董月青

天津大学新城医院

达人收藏

今天去病房查房,一个家属急切的问我,“董主任,您看看孩子的意识越来越不好了,现在都不睁眼了”。我查看了患者的情况,首先发现的是患者双眼红肿,偶尔还流着眼泪。病人紧闭双眼,在光的刺激下很难扒开双眼。我和家属解释到,是眼睛的炎症导致病人不能睁眼,并不是病人意识下降,昏迷了!



长期昏迷的患者很容易得一种叫做丝状角膜炎的眼部疾病,这是长期昏迷患者的特性决定的,长期昏迷患者,眼睑闭合无力,角膜长期暴露,导致角膜炎症,引起眼睛充血发红、怕光、流泪、疼痛不适等,严重者甚至穿孔导致失明。



脑干出血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暴露性的丝状角膜炎。丝状角膜炎的病理改变:角膜上皮部分剥脱、呈卷丝状,一端附着在角膜表面,另一端呈游离的状态,称为丝状角膜病变。


我下面讲一个治疗丝状角膜炎的经历和经验。患者男性,37岁,脑外伤昏迷2年余。2021年3月右眼出现发红症状,从药店买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了几天有好转,但是没过几天又反复了,这次不光发红,还有透明的丝状物,就继续给他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但是这次没效果,又换了妥布霉素滴眼液,还是效果不大。


3月底眼科医生会诊说是角膜炎,开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滴了几天还是效果不大。4月初医生给我们开了左氧氟沙星和眼药膏,白天用左氧氟沙星,晚上用眼药膏,用了10来天眼睛好了。


回家后没过几天又反复了,这次两个眼睛都发红了,而且里面还是有透明的丝状物,我就继续给他用左氧氟沙星和眼药膏,但是这次不管用了。我就去药店给他换了另一种眼药水普拉洛芬,滴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效果,我实在是沉不住气了,带他去了我们当地的眼科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说是丝状角膜炎,容易反复,除了应用眼药点眼外,还把眼睛里的菌丝给取了。



开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液四种眼药水。除了左氧氟沙星每天滴6次,其他三种每天滴4次。滴了大约两周左右,两只眼睛都有好转,又去复查,医生说把左氧氟沙星也改成滴4次,又滴了差不多一周,右眼基本好了,就继续滴左眼。滴了差不多又一周左眼也好了。现在两只眼睛已经都好了。




总结

总结治疗丝状角膜炎的经验:

第一、减少暴露,防止眼干。长期昏迷患者容易发生,有其自身的原因,如神经损伤导致眼睑闭合无力,角膜暴露;眼球活动障碍,导致泪液对眼球的润滑作用下降。导致角膜炎发生。为了避免干眼症,建议一些患者可以长期应用人工泪液进行点眼。


第二、医生应加强重视。丝状角膜炎容易反复的主要原因医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神经科是治疗神经的,眼睛不关我的事,点眼药就好了”,存在这种想法导致病情反复,我看到很多病人因此而出现失明的情况发生,非常可惜。特别是一些脑干出血的患者,与外界交流的唯一途径就是眼睛,如果失明很容易被误诊为植物人。


第三、点眼药水与清理丝状物相结合。眼药和清理丝状分泌物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因为长期昏迷患者的较难移动去眼科门诊,而眼科医生以唯有裂隙灯为由也不愿意去病房,导致分泌物不能及时清理,导致炎症扩散。


第四、减少暴露,家属注意手卫生。保证长期昏迷患者眼球闭合时间,如晚上用胶布将上下眼睑闭合在一起,但是并不提倡将眼睑进行缝合。避免强光刺激,家属还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勤换洗贴身的衣服,千万不要直接用手触碰眼睛,否则会产生感染,或从一只眼睛传染给另外一只眼睛。


第五、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患有丝状角膜炎后患者还需要加强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西红柿、苹果、胡萝卜、芹菜和西瓜等。少吃生姜、大蒜和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


总之,丝状角膜炎更容易发生在长期昏迷患者身上,导致眼部红肿不适,如果延迟处理可能会导致失明等严重后果。减少暴露,预防控制干眼是关键。治疗要眼药与清理丝状物同时进行,尽早控制眼部炎症。


特别鸣谢一些病人家属分享给我们促醒中心的经验,疾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我们携手战胜病魔,患者早日康复。

                             2020年9月7日


董月青

副主任医师

天津大学新城医院,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

专业特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脑损伤后的昏迷促醒和康复治疗。

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颅脑创伤重症和神经康复领域的研究,2011年在国内率先成立昏迷促醒-康复中心,主要对颅脑创伤、脑出血、脑梗塞和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的植物状态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进行促醒和康复治疗。在国内开展高颈段脊髓电刺激(SCS)和中央丘脑脑深部电刺激(CT-DBS)促醒研究,2017年在国内开展迷走神经刺激昏迷促醒治疗。学术方面,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下成立“意识障碍学组”,担任首任委员会的负责人,积极在全国推广意识障碍的昏迷促醒事业。参与中-瑞国际颅脑创伤合作、国家自然基金、天津市和武警部队重点课题10余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武警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担任武警医学,中国生理学杂志的审稿专家。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