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7日发布 | 2185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微妙通远】陈骅:普微森Balloonfish™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应用于症状性椎基底动脉多发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一例

陈骅

江苏省人民医院

前 言

随着神经介入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创新,普微森医疗利用现代化管理、科技手段,通过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益求精的完善和国内一流临床专家的合作,研发出了更加适合中国患者的微创医疗器械,赋能医者快速精准让患者获益,提高病患生存质量。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我国居民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积极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卒中发作的基础。有一些患者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仍然还会出现卒中症状,这时颅内球囊扩张支架成形不失为一种治疗选择。既往我们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颅内球囊是OTW的Gateway,近年来国产颅内快速交换扩张球囊陆续上市,普微森医疗自主研发的Balloonfish™颅内球囊扩张导管便是其中一种。


本期病例为大家分享江苏省人民医院陈骅主任带来的普微森Balloonfish™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应用于症状性椎基底动脉多发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一例,精彩不容错过。


病史

简介


01

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52岁,因“头晕伴视物旋转2天”入院。

02

简要病史

患者入院前一天晨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不适,呈阵发性发作,伴视物旋转,行走不稳,未予重视,就诊当日再次出现头晕,较前加重,伴恶心呕吐,头颅CT未见出血,遂入院行头颅MR提示右侧小脑半球急性脑梗,基底动脉下段狭窄。予双抗及强化他汀,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治疗。2月后再次入院拟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15年,予胰岛素治疗,一周前发现高血压,予口服降压药治疗。

03

入院查体情况

NIHSS:1分,mRS:0分

04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患者入院MR、DWI及ADC序列提示右侧小脑半球急性脑梗死,MRA提示基底动脉下段狭窄。


CTA可见左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基底动脉下段重度狭窄。


术前脑血管造影确认左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右侧椎动脉V4段及基底动脉下段重度狭窄伴夹层。


治疗

经过


01 术前讨论

患者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既往有后循环卒中病史,口服药物治疗后仍出现后循环卒中发作,有血管腔内成型术指征。左椎起始狭窄支架成型治疗风险较低,重点需要关注远期再狭窄,所以选择药物洗脱支架。基底动脉下段涉及脑干穿支,同时右椎V4段及基底动脉下段多发狭窄,为减少操作并发症,选择球囊依次扩张,自膨支架一次成型。

02 术中器械

普微森Balloonfish™颅内球囊扩张导管(2.0mm×10mm)

Enterprise 4.5mm×28mm颅内支架

Traxcess 14微导丝

03 手术过程

04 术后即刻影像及患者术后情况

术后造影提示左侧椎动脉起始部及右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明显改善。

05 术后定期随访情况

术后一月电话随访无脑卒中症状发作。


病例

总结


普微森Balloonfish颅内球囊扩张导管采用快速交换的方式,便于导丝到位后球囊的快速交换,球囊输送性能较好,基本可以到达常见的颅内狭窄部位。球囊充盈均匀平稳。

本病例的是椎基底动脉多发狭窄伴夹层,需要球囊多次扩张,所以选择2.0mm×10mm直径相对偏小,长度较短的球囊,避免多次扩张同一段血管导致夹层加重。并选择较长的Enterprise支架一枚覆盖两处病变,避免桥接支架导致支架贴壁不良。


术者简介

陈 骅

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德国卡塞尔医院访问学者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南京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在国内率先提出编织支架“灯笼技术”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突破了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栓塞难题。同时在国内率先使用“Extended half T 支架技术”及“颅内编织支架半释放联合球囊”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江苏省内较早开展脑血管畸形静脉入路治愈栓塞。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 2013年第15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荣获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奖。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