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5日发布 | 2101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朱良付、贺迎坤: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助力​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治疗海绵窦段重度狭窄一例

朱良付

河南省人民医院

贺迎坤

河南省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术者寄语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在进行长期积极口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仍有脑梗塞发生,具有明确的介入手术治疗适应征。


临床上通常先行球囊扩张,后根据残余狭窄情况选择支架置入。中间导引导管配合使用可以使球囊以及支架更加轻松的越过狭窄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奇生物Tethys®中间导引导管通过性好,可以直接推送至狭窄近端,同时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的通过性也较好。两者相辅相成,大大简化整体手术时间,提高狭窄段开通成功率。


本期嘉介谈邀请河南省人民医院朱良付、贺迎坤教授,展示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助力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及支架成形术治疗海绵窦段重度狭窄一例,精彩不容错过。



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64岁

简要病史

现病史:

间断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2周。

既往史:

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病史,吸烟饮酒多年,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术前查体情况

MRA及DS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85%左右)。


MRI提示左侧额颞叶脑梗塞。


PWI提示左侧额颞顶枕叶、半卵圆中心及放射冠区灌注延迟(TTP-图1)并减低(CBF-图2)。

TTP-图1


CBF-图2



治疗经过




初步诊断

1、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2、2型糖尿病;

3、高血压;

4、冠心病。





手术预案

左侧颈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6F 90cm长鞘

0.014 inch冠脉导丝

5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3.5*15

球扩支架3.5*18





手术过程

1

使用6F 90cm长鞘置于颈内动脉近端,然后将加奇生物5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送至狭窄近端。

2

选择合适角度展开狭窄及弯曲,在0.014 inch冠脉导丝指引下直接将加奇生物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3.5*15输送到位,球囊在通过狭窄段时推送顺利,造影证实满意。


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在狭窄段轻松扩张。


球囊扩张过程

3

随后输送一枚3.5*18的球扩支架覆盖病变

4

缓慢扩张释放后复查造影显示狭窄解除,远端血管无异常。






术后情况

术后即刻复查Xper-CT未见明显异常,苏醒后无新发神经系统症状,观察3天无明显异常出院。


术者体会


1

患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长期口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仍有脑梗塞发生,药物治疗无效,磁共振灌注提示低灌注,手术适应征明确。


2

本病例是采用了微导丝直接带领球囊到位,没有使用交换技术,原因在于Tethys®中间导引导管通过性好可以直接推送至狭窄近端,冠脉常用的ATW导丝较神经微导丝硬能为球囊提供良好的支撑,同时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的通过性也较好。


3

弯曲病变的成形治疗一定要选择通过性好、柔软的球囊以及球扩支架,同时要缓慢扩张,切记快速暴力扩张,同时球扩支架释放的过程中一定要定位准确,保持一定的推力或者张力,避免扩张过程中支架前窜和后退不能覆盖病变,Tethys®中间导引导管的使用有利控制这一操作。



术者简介

贺迎坤

河南省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介入中心秘书

国家脑防委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放射学会介入专委会青年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中青年卫生科技创新人才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研修学者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

从事各种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SCI及中华文章50余篇

朱良付

河南省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导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

卒中中心副主任;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副主任

绿色通道组长、颅内狭窄专科主任、脑血管二病区主任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卒中中心管委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介入协助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委员

河南省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

河南省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河南省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委,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学组组长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介入委员会副主委

从事脑血管病的内科防治、血管内诊疗。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卒中中心学习。致力于缺血性卒中的分型、血管内再通治疗研究,主持省级、国家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评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优秀中青年专家奖、菁英先锋奖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