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刘义锋 温昌明 张保朝 闻公灵 孙军
汪宁 余洋 张在行 高军 张东焕
作者单位:
南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病区
基底尖大型或巨大动脉瘤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经验较少,远期预后不明,究其原因:
1. 基底尖动脉瘤属分叉部动脉瘤,因另一分支血流动力学原因,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后内膜化困难,动脉瘤愈合困难。
2. 以下因素可导致动脉瘤术后急性或迟发破裂出血,或压迫脑干导致风险不可控:
a、部分基底尖大动脉瘤存在喷射征,血流冲击过强,密网支架植入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瘤内压力反而增高。
b、动脉瘤壁炎症反应、继发纤溶等,导致术后动脉瘤壁亚急性或慢性解构。
c、大或巨大动脉瘤弹簧圈填塞后占位效应。
3. 基底动脉中上段和基底尖部位富穿支,密网支架植入后缺血并发症不易掌控。
本例患者使用血流导向装置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尖大型动脉瘤,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目前看术后短期效果良好,期待中远期随访,为基底尖大型或巨大动脉瘤的治疗积累经验。

病史简介

男性患者,53岁
主诉:
间断头懵、头痛1年余,加重1周
既往史:
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抽烟20支/天*30年,饮酒250g/天*3年
查体:
BP:神志清,言语流利,脑膜刺激征阴性,颅神经未见异常
辅助:
正常心电图
术前影像学检查
NCT 2020-07-14

NCT 2021-07-08
CTA 2021-07-08




MRI-T1 2021-07-08


MRI-T2 2021-07-08

MRI-Flair 2021-07-08

MRI-DWI 2021-07-08
术前准备
诊疗情况
术前讨论-手术指征
术前讨论-可能手术方式
抗栓药物选择

治疗过程
手术方案
相关风险
1
2021-07-16


2
L-CCA 2021-07-16


3
右侧椎动脉纤细



4
L-VA



5
术前3D成像
6
3D成像 动脉瘤大小


基底动脉上段3.1mm P1段2.5mm 动脉瘤最大径22.66*24.68mm。
7
7F-90长鞘+5F-115Navien


Synchron0.014导丝分别引导Marksman支架导管和栓塞导管 Echelon-10和到位。
8
3.25*20mm Pipeline

eV3 25mm*50cm弹簧圈

支架打开后可见造影剂滞留

术后即刻影像
术后工作位造影


eV3 25mm*50cm弹簧圈2枚,22mm*50cm弹簧圈2枚,16mm*40cm1枚,14mm*40cm2枚。
瘤囊+瘤颈处弹簧圈疏松填塞


术后正侧位


术后即刻CT
术后5天CT
术后处理

讨论
操作要点:
原位释放即可充分打开;
支架打开要缓慢,在P1段打开节段较长,增强锚定力量,防治支架坠入瘤内和基底动脉;
先充分释放支架,确认支架打开及贴壁良好后再进行后续弹簧圈填塞;
弹簧圈疏松填塞,主要分布于动脉瘤瘤颈以及血流流入道。
颅内大型动脉瘤(large intracranial aneurysm,LIA)或巨大型动脉瘤(giant intracranial aneurysm,GIA)自然预后差,治疗困难,传统的介入治疗手段和开颅夹闭存在较大的风险(高复发率、高并发症等)。近年来 FD在前循环治疗LIA或GIA的有效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但其治疗后循环LIA或GIA仍存在很大挑战,尤其在基底动脉尖LIA或GIA的治疗中,仍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根据动脉瘤特点制订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包括术中操作支 架的良好贴壁、支架准确定位避开分支、围手术期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疗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围术期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本例患者应用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疏松填塞治疗基底动脉尖LIA,术后即刻造影效果良好,期待中长期随访的结果。

术者简介
刘义锋
南阳市中心医院
温昌明
南阳市中心医院

科室介绍
南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病区
该团队在急性脑动脉闭塞取栓技术、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支架技术、脑动脉瘤栓塞技术等脑血管病治疗的标志性和引领性技术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取栓技术稳居国家卫健委高级卒中中心排名全国前三位,2018年5月及7月、2019年7月至10月、2020年5月七次获得了取栓技术全国排名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奠定了该团队在全省及全国该领域的学术领先地位,也锻炼出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理念先进、技术过硬、作风顽强、可持续发展的介入专业团队。2018年12月,该科室获国家脑防委“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国家五星高级卒中中心”称号。2019年12月荣获“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称号。2020年12月荣获“脑卒中动脉取栓技术培训基地”称号。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