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曹响元等对通过扩大硬膜外前颅底入路修补脑脊液鼻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发表在2021年6月的《Chin J Traumatol》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Zhang F, et al. Chin J Traumatol. 2021 Jun 6;S1008-1275(21)00097-3. doi: 10.1016/j.cjtee.2021.06.002. [Epub ahead of print]】
非穿透性的颅底骨折占所有颅骨骨折的7%-15%,常伴有硬脑膜撕裂和脑脊液漏。颅底骨折的脑脊液漏发生率达10%-30%。通过保守治疗未能治愈的,或者初次自愈又反复出现的脑脊液漏,通常需要进行手术修补。修补技术种类较多,但最合适的手术方法,应是以最小的创伤达到可靠闭合的目的。内镜下经鼻手术已用于前颅底创伤的脑脊液漏,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需要开颅手术。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曹响元等对通过扩大硬膜外前颅底入路修补脑脊液鼻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发表在2021年6月的《Chin J Traumatol》在线。该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间35例经扩大硬膜外前颅底入路修补创伤性脑脊液漏的患者;分析其影像学、手术入路、修补技术、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效果和术后随访数据。修补方案是根据头皮、颅骨和硬脑膜创伤情况个体化设计。术后随访患者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效果和并发症。3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3岁(范围为11-71岁)。8例在伤后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27例脑脊液鼻漏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在初次创伤后17天至10年内接受修补手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3个月(范围3-65个月)。所有患者均有额底多发性骨折。修补的基本原则是硬脑膜严密修补。其中20例单独采用额骨骨膜瓣修补,10例联合颞肌或筋膜修补,其余5例采用游离的阔筋膜修补(图1-3)。
图1. 前颅底入路硬膜外修补术的头皮切口、颅骨骨膜和探查范围。A.扩大的双额冠状切口,从一侧颧弓至对侧颧弓;B.帽状腱膜下游离额骨骨膜翻向眶上缘;C.红线区域表示硬脑膜外探查颅底的范围。
图2. 69岁男性患者,6年前曾有双额部开颅手术史。入院前4个月出现间断、流“鼻涕”和反复脑膜炎。A.入院时头部CT显示有脑室穿通畸形,伴有双侧侧脑室额角严重积气;B、C.在仰卧位和头屈位的NRI-T2加权和抑制脂肪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成像未能定位漏口。手术探查发现双侧前颅底多处骨折伴硬脑膜撕裂,但没有颅骨膜可用;D.从大腿外侧获取游离的自体阔筋膜作为修补的移植物;E.用旋转的外侧带蒂的颞肌瓣(黑色箭头)填塞修补颅底;将阔筋膜缝合在眶上缘的颅骨膜上;F.将阔筋膜沿着前颅窝底部硬膜外放置,覆盖整个前颅底并用纤维蛋白胶固定,然后折叠覆盖,形成多层。
图3. 1例急性期创伤性脑脊液鼻漏经扩大硬膜外前颅底入路手术患者。A-D.高分辨率CT扫描显示复杂的前额底多发性粉碎性骨折,涉及筛骨和额窦,并伴有双侧脑挫裂伤和脑实质内血肿;E.在受伤后2天,根据额部头皮裂伤设计扩大的双额冠状切口。行急诊清除血肿手术;矫正鼻、额骨骨折,采用自体颅骨骨膜联合颞肌及筋膜进行硬膜外修补。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没有发现脑脊液鼻漏。
所有患者出院时均未发现有脑脊液鼻漏,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双侧嗅觉丧失。术后随访中,未发生脑脊液鼻漏复发,未发生脑膜炎、粘液囊肿、硬膜外脓肿或骨髓炎等并发症。1例患者因进展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最后作者认为,广泛前颅底骨折致创伤性脑脊液鼻漏经扩大的硬膜外入路进行手术修补,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取额骨骨膜瓣单独修补或利用颞肌及筋膜联合移植修补以及带血管蒂的骨膜瓣等都是颅底重建的理想材料;有时也可选用游离的阔筋膜自体移植,但通常只适用于复杂的额底创伤脑脊液鼻漏患者。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