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祁子禹
其他作者:李晔,徐兴华,张家墅,李昉晔,干智超,熊若楚,王群,张世宇
通讯作者:陈晓雷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学部
【Ref:Qi Z, Li Y, Xu X, Zhang J, Li F, Gan Z, Xiong R, Wang Q, Zhang S, Chen X. Holographic mixed-reality neuronavigation with a head-mounted device: technical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Neurosurg Focus. 2021 Aug;51(2):E22. doi: 10.3171/2021.5.FOCUS21175. PMID: 34333462.】
研究背景
神经导航可在术前准确定位病变并确定边界,使手术尽量精准和微创。然而,系统硬件设备常常大而笨重,且配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端技术设备,例如红外摄像头、导航工作站等昂贵组件,成本通常超过200万元。此外,术者使用中必须在术区和显示屏之间反复切换视线,并在脑海中做2D图像到3D模型的转换。种种不便限制了商品化标准导航系统的广泛使用,因此急需开发低成本、使用简便的导航技术和设备,例如增强现实导航、混合现实导航,来辅助病变定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祁子禹和陈晓雷等报道了基于头戴式设备(HoloLens)的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Mixed-Reality Neuronavigation,MRN),用于颅内病变患者的术前快速定位,并与标准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对比,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其研究结果发表于2021年8月的《Neurosurgical FOCUS》上(Journal of Neurosurgery子刊,影响因子4.047)。同时,该文还被选为8月特色文章(Feature article),由通讯作者录制了视频摘要(Video Abstract),在杂志网站供读者线上浏览(https://vimeo.com/575320559,也可参见下方视频)。
患者一般资料及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研究提供了完整的基于头戴式设备的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的工作流程,证明了其技术可行性和准确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徐兴华博士编译,陈晓雷教授审校)
GUIDE
通讯作者简介
陈晓雷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副主任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六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5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术中磁共振和多模态神经导航下的脑重要功能区手术以及神经内窥镜手术。200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和多模态神经导航的临床工作,所带领团队是该方面国内手术数量最多,经验最丰富的小组。2004年自德国归国后,积极开展了神经内镜手术。2008年在国内较早地开发了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治疗的完整临床工作流程,并研发了相应的器械(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在国内200余家医院临床常规使用)和定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