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5日发布 | 845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神经介入-狭窄

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

赵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际部

金蔚涛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刘爱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To Improve Sometimes,
To Communicate Often,
To Summarize Always...




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47岁,因“头晕1月余,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周”收住我科。


现病史:
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耳鸣、视物旋转、视物成双等,伴胃部不适感,伴恶心,未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行MR及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患者为行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以“颅内动脉瘤”收入我科。


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平稳,一般状况良好。神清语利。双瞳等大等圆,直径2.5 mm,对光反射灵敏,眼动充分,视力视野粗测正常。面纹对称,伸舌居中,面部感觉正常。肢体活动正常,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颈软,病理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


既往史:
近1年频繁反酸、嗳气,诊断为胃食管反流,口服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等,效果欠佳。


初步诊断:

1.颅内多发动脉瘤(LC6)

2.胃食管反流病

3.嗳气

4.腹痛


手术经过


患者取平卧位,全麻满意后,右股动脉行Seldinger穿刺,置入8F动脉鞘,超滑泥鳅导丝、5F MPA1、8F Envoy选入左侧颈内动脉,撤出泥鳅导丝,连接高压肝素水持续滴注。造影见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选择合适工作角度,路图指引下,Synchro微导丝携带ProwlerPlus支架管选入远端大脑中动脉,管头位置满意后撤出微导丝,连接高压肝素水持续滴注。更新路图,Synchro微导丝携带塑形后Echelon微导管选入脉络膜前动脉,管头位置满意后沿微导管送入Target 360 Ultra 3 mm×6 cm弹簧圈成篮良好,继续沿微导管送入Target 360 Ultra 2 mm×4 cm、Target 360 Nano 1.5 mm×2 cm一枚,重点保护脉络膜前动脉开口。间断造影明确动脉瘤栓塞情况及脉络膜前动脉通畅情况。Synchro微导丝携带塑形后SL-10微导管进入后交通动脉瘤,管头位置满意后撤出微导丝,沿微导管送入QC-5-10-3D,见弹簧圈无法稳定于动脉瘤内,沿支架管送入Lvis 3.5 mm×20 mm一枚,于M1中段头端展开,回撤定位至M1起始处,保持张力释放支架,动脉瘤处推挤支架。继续沿微导管送入弹簧圈Target 360 Ultra 4 mm×15 cm、MicroPlex 4 mm/8 cm Cosmos 10、MicroPlex 3 mm/6 cm Cosmos 10、QC-2-4-3D各一枚。造影见动脉瘤完全栓塞,载瘤动脉通畅,后交通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通畅。遂结束手术,撤出各级导管系统,穿刺点封堵止血满意,麻醉清醒后平车送回病房,给予监护、吸氧、抗血小板等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3D造影显示后交通及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均发自瘤颈处



Echelon到位后先行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裸栓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后交通动脉瘤及最终造影


术者思考


该患者为颅内多发动脉瘤,位于同一根血管的临近位置,术前拟采用8F Envoy并行三套系统(支架管+双微导管、支架半释放方式)进行治疗,但术中造影提示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瘤颈较窄,因此尝试进行裸栓技术进行栓塞,若无法栓塞满意则再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
瘤颈处血管的保留是本例手术的重点之一,本例手术中,脉络膜前动脉的保留是通过成篮圈及填充圈的选择做到的,即选择合适成篮圈,调整成篮后为血管开口重点留空。而后交通动脉瘤的保留同时依靠了成篮和支架的推挤。Lvis支架的半密网特征,应该会给动脉瘤的愈合提供很好的契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