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随着神经介入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创新,普微森医疗利用现代化管理、科技手段,通过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益求精的完善和国内一流临床专家的合作,研发出了更加适合中国患者的微创医疗器械,赋能医者快速精准让患者获益,提高病患生存质量。
作为普微森医疗学术交流专栏,专注急性大动脉缺血、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分享。本期为大家分享南京市第一医院施洪超主任团队带来的普微森导引导管助力大脑中动脉取栓一次再通的病例,下面为您精彩呈现。

病例
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马**,男,63岁。
主诉:突发右侧肢体乏力2小时。
现病史
患者2小时前(约8:20)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侧肢体活动不能,伴言语不能,且不能理解别人言语,同时口角歪斜,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遂急来我院就诊,9:00到院,查头颅CT未见出血,查末梢血糖不低,考虑急性脑梗塞。予静脉溶栓治疗。
既往史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病史10余年,发现“房颤”10余年,有“右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史。
查体情况
NIHSS评分20分(意识水平1分+凝视1分+提问2分+指令2分+面瘫2分+右上肢4分+右下肢4分+语言3分+构音1分)。
诊断
1. 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2. 高血压;
3. 2型糖尿病;
4. 心房颤动。

影像学
资料

多模MRI


DWI提示:左侧大脑半球散在新发梗死灶,MR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RAPID软件计算提示:核心梗死体积32ml,低灌注区体积136ml,存在明显Mismatch。

治疗
经过

治疗策略
已行静脉溶栓,MR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存在DWI-PWI不匹配,急诊行血管内治疗。
术中器械
泥鳅导丝、GC-070-115普微森导引导管、支架等。
手术过程
复查CT:未见出血
术后转归

病例
总结

■ 新一代普微森导引导管增大了内腔,提高了一把再通率,减少了血栓逃逸。
■ 该导管厚膜涂层兼顾支撑性、抗折性与柔顺性,在面对急弯时也能顺利通过,有效发挥了中间导管的作用。
■ 当取栓遇到虹吸弯“窗台效应”时,非常考验中间导管的性能,支架锚定、内衬导丝、调整张力、旋转导管等都是可行的辅助手段。该病例充分体现了普微森导引导管更好的过弯能力。

术者
介绍

施洪超 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示范高级卒中中心神经介入组组长,南京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卒中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脑卒中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卒中急诊学组委员,中华老年医学会院校教育分会卒中学组副主任委员。
黄石 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熟练掌握缺血神经介入治疗流程及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