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7日发布 | 2584阅读
脑肿瘤-胶质瘤

高文昌副教授团队:胶质母细胞瘤1例诊疗分享

高文昌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高文昌、阴鲁鑫、陈洪福、汪敏行、石叶带来的:胶质母细胞瘤1例诊疗分享,欢迎阅读、分享!

病例介绍



患者冯** ,女 ,57岁。


第一次住院(2020-11-09)


主诉:言语不清进行性加重3天入院。

体格检查:神志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为3.0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Ⅱ级,肌张力不高,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头颅MRI增强(2020-11-10):左侧额叶叶示圆形稍长T1信号影,信号不均匀,周围提示大面积水肿带,强化后呈现不均匀明显强化,大小为25*34mm。影像诊断为左侧额叶富血供占位性病变,转移瘤?胶质瘤?


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于2020年11月12日在全麻下行颞顶叶病损切除术。

术后病理:胶质细胞增生伴小血管增生,不排除低级别胶质瘤。免疫组化结果:S100(+),GFAP(+),MGMT(-),ATRX(-),IDH1(灶+),P53(+,野生型表达模式),Sym(部分+),OLIg-2(部分+),Ki67(+,热点区约5%),EGFR(部分+),NeuN(-)免疫组化结果倾向于胶质细胞瘤(WHO Ⅱ型)。

基因检测结果(成人脑胶质瘤分子分型):

分子分型:IDH野生型、1p/19q未发生联合共缺失、TERT启动子突变型的胶质母细胞瘤。

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阴性,预测对化疗药物替莫唑胺敏感性可能不佳。

靶向药物:检出PTEN突变,可能对依维莫司、坦西莫司药物敏感。


(点击查看大图)


术后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患者家属决定转至放疗科两次伽玛刀治疗,于2020年12月14日出院。出院后患者自主服用依维莫司5mg/d治疗。患者于2020年12月29日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复查头颅MRI,提示:胶质瘤术后复发或残留。

头颅MRI增强(2020-12-29):提示肿瘤复发


第二次住院(2021-01-29)


主诉:间断性癫痫发作1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1月前在家被家人发现癫痫局部发作,累计左侧面部及肢体,数分钟后恢复正常,现因意识模糊、右侧肢体无力加重来神经外科住院。

体格检查:神志模糊,右侧肌力差。

MRI(3.0)增强(2021-02-01):左侧额叶示团片状不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后边缘呈明显不规则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强化


入院后抗癫痫等对症处理,病情好转后出院。

第三次入院(2021-03-03)


主诉:胶质瘤术后4月,癫痫间断发作持续10小时。

现病史:患者10小时前在家无明显诱因出现脸部抽搐,后伴右上肢抽搐,数分钟后继发全身抽搐。
  

MRI(3.0)增强(2021-03-07):左侧额叶示团片状不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后边缘呈明显不规则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强化;周围存在大片状水肿带。较2021年2月1日术区强化范围增大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予以醒脑,降颅压,止吐,抗癫痫等对症处理,后患者情况较入院时有所改善,查体除患者语言欠清以外,无明显其他不适,遂出院。

出院后患者服用盐酸安罗替尼12mg,每天一次,服用两周停药一周,连续3-4个疗程治疗。


第四次住院(2021-06-13)


主诉:胶质瘤术后7月,癫痫间断发作1天。

现病史:患者1天前在家无明显诱因出现脸部抽搐,后伴右上肢抽搐,持续约数分钟。

MRI(1.5T)增强(2021-06-16):左侧额叶示团片状不均匀影,增强后边缘呈明显不规则强化,左侧基底节区斑片状低强化信号影,病灶占位效应明显,左侧侧脑室前角受压变窄,较大范围约37*29mm,边界不清,中线结构基本居中


体格检查:神志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为3.0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查体不配合,肌张力不高,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入院对症治疗:脱水、抗癫痫等治疗,患者继续依维莫司、安罗替尼治疗,因查血小板较低,遂停用化疗药物,并予输注血小板,后复查血小板正常,查体患者神志清楚,无明显其他不适好转出院。

2021年7月2日急诊来本院就诊,考虑有脑疝形成。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

2021年7月2日头颅CT提示:左侧额叶示可疑结节状等密度影,左侧额顶颞叶及基底节区示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左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右移


讨 论

1.患者病理与基因诊断不符。临床后续治疗应综合病理与基因诊断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与考虑,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本例从临床考虑为胶质母细胞瘤可能性较大。可以考虑正规同步放化疗。如用普通放疗+依维莫司和替莫唑胺治疗。


2.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检测最好做较全面的检测。这样便于更好的选择精确的靶向治疗药物。


3.安罗替尼在本例的治疗作用值得我们重视。给我们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选择。同时应注意其副作用及时调整使用方案。


作者简介

高文昌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神经外科学会颅底组委员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医疗团队长
技能特长--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深部电刺激治疗(DBS);脊髓电刺激促醒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症、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高难度的颅底肿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后颅凹肿瘤(听神经瘤、桥小脑角脑膜瘤、小脑及脑干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各类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开颅手术夹闭术;颈动脉狭窄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神经重症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阔然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Shanghai KR Pharmtech, Inc. , Ltd.)”简称阔然基因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上海,致力于提供多应用场景的一站式分子诊断解决方案,包括癌症早期筛查、诊断与监测以及药物研发服务,拥有6款IVD产品注册申报储备,服务中国500余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庞大的基因组数据库。阔然拥有上海和徐州双研发中心,两家医学检验实验室(CAP、CLIA标准建设)和精准医学技术研究院。凭借“产品+服务”模式开展肿瘤分子诊断、免疫微环境和病原微生物检测等业务。为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疗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精准医疗践行者”的理念,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2019年荣获“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阔然基因脑胶质瘤分子诊断系列产品(CaptioX-G)是一款以NGS技术为基础的检测产品。CaptioX-G产品的开发主要以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NCCN指南和cIMPACT-NOW update 1-7为依据,其涉及脑胶质瘤的分子分型(IDH、1p/19q、ATRX、TERTp)、化疗药物(MGMT)和潜在靶向药物相关的基因(MET、FGFR、NTRK、BRAF等)。CaptioX-G系列产品还能对1p/19q和7/10号染色体拷贝数变异进行检测,辅助IDH野生型的较低级别星型胶质细胞瘤和IDH突变型的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再分类。CaptioX-G系列产品包括成人脑胶质瘤分子分型(CaptioX-G1)、儿童脑胶质瘤分子分型(CaptioX-pG1)、脑胶质瘤分型用药(CaptioX-G2)等产品,能满足广大脑胶质路患者分子诊断需求。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