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7日发布 | 5526阅读

【中国声音】影像眼偏征是否在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检查中发挥了作用?Meta分析

李梦雪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梁文昭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莽靖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徐忠信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达人收藏
 


第一作者:

李梦雪,梁文昭


其他作者:

岳鹏*,姜鑫钊,赵忠禹,赵冰洋


通讯作者:

莽靖,徐忠信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淄博市第一医院



[REF: Li M, Liang W, Yue P, Jiang X, Zhao Z, Zhao B, Xu Z, Mang J. Does radiological conjugate eye deviation sign play a role in acute stroke imaging? A meta-analysis. J Neurol. 2021 Apr 11. doi: 10.1007/s00415-021-10540-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839904.


背景


大血管闭塞(LVO)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相关研究表明,缺血区域获得再灌注的时间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迅速识别LVO-AIS并及时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血管再通治疗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来说,识别患者是否存在LVO的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CTA或MRA。虽然近年来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以下原因,CT扫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1)随着移动卒中单元(MSU)的蓬勃发展,便携式的CT扫描仪可以很快到达患者身边并用于指导治疗,有利于将怀疑LVO-AIS的患者及时转运至能进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综合卒中中心。

(2)不是任何卒中中心或急诊都具备CTA或MRA,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3)对于发病时间较长的患者,额外的影像学检查可能推迟再通治疗,影响其治疗的效果。目前,已被证实的可以用于预测LVO-AIS的一些早期头部CT征象包括:灰-白质交界模糊征、岛带征(IRS)、脑沟脑回消失征、大脑中动脉密度征(HMCAS)等。近年来研究表明,影像眼偏征(RCED)能够提高CT对LVO-AIS的预测价值。


作为一种影像学表现,RCED来源于临床中的共同偏视,可以用来评估AIS的严重程度。共同偏视是临床上公认的一种半球严重受损的临床表现,且在幕上型AIS中,共同偏视中眼球偏视的方向几乎完全指向大面积受累的半球,因此共同偏视常被量化整合到一些临床卒中量表中参与对AIS严重程度的评估。目前已经有相关研究讨论了RCED对AIS及LVO-AIS的预测价值,但研究结果各异。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来更好的探讨RCED对AIS及LVO-AIS的预测价值。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在2000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RCED对AIS以及LVO-AIS的预测价值的相关研究。Meta分析的主要指标为RCED预测AIS和LVO-AI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


结果


我们共纳入11项研究(n=2304)。结果表明,RCED预测AIS的敏感性为0.37 (95% CI 0.27-0.47),特异性为0.86 (95% CI 0.73-0.93),ROC曲线下面积为0.58 (95% CI 0.53-0.62),阳性似然比为2.5 (95% CI 1.5-4.4), 阴性似然比为0.74 (95% CI 0.65-0.84)。RCED预测LVO-AIS的敏感性为0.63 (95%),特异性为0.77 (95% CI 0.71-0.82),ROC曲线下面积为0.63 (95% CI 0.46-0.77), 阳性似然比为2.7 (95% CI 1.7-4.3),阴性似然比为0.49 (95% CI 0.3-0.78)。


图1.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图2. RCED诊断AIS的Meta分析


图3. RCED诊断LVO-AIS的Meta分析


结论


RCED可用于预测LVO-AIS。该方法在一些特定条件或者紧急情况下(如移动卒中单元、缺少血管影像检查条件等),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通讯作者简介

莽靖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神经内科四病区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吉林省卒中学会理事
吉林省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委员
吉林省司法劳动鉴定专家等
承担和主要参加包括国家自然基金等省级以上项目6项,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eurology、Frontiers in Neurology、Neuro Chemical Research等学科主流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18篇,担任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杂志中文版编委,Scientific reports,Cell Biochemistry & Function,Current Alzheimer Research,Scientific Reports等SCI杂志审稿人

徐忠信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吉林大学“白求恩名师”
神经与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神经内科住培基地主任、神经内科四病区主任
中国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常委
吉林省卒中学会副会长
吉林省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主任委员
吉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名誉组长、神经心理与情感障碍学组副组长等
曾两次留学日本,从事神经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2年,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5篇,获省级教学、科技奖励6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