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6日发布 | 1275阅读

无明显骨损伤的脊髓外伤MRI信号改变与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关系

胡柯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寿佳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院骨外科的Masaaki Machino等开展回顾性研究,评估基于MRI成像的脊髓ISI改变和术后分类与无明显骨损伤SCI患者的术后症状严重程度和手术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发表于2020年10月《J Neurosurg Spine》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achino M, et al. J Neurosurg Spine. 2020 Oct 30;1-8. doi: 10.3171/2020.6.SPINE20761.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MRI成像具很强的对比度分辨率、无骨伪影和多平面成像功能,对于检查无明显骨损伤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至关重要,可显示椎管狭窄的程度和脊髓内的细节。在诊断无严重骨损伤的SCI和预测预后起重要作用。2007年,Yukawa等将无明显骨损伤的颈髓损伤患者MRI-T2加权成像上脊髓高信号程度(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ISI),分为3级:0级,无脊髓高信号(none);1级,弱脊髓高信号(light,obscure);2级,强脊髓高信号(intense,bright)(图1);但术后ISI与手术效果之间的相关性仍不清楚。


图1. MRI-T2加权相图像的ISI分级情况,箭头所指为脊髓高信号区。


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院骨外科的Masaaki Machino等开展回顾性研究,评估基于MRI成像的脊髓ISI改变和术后分类与无明显骨损伤SCI患者的术后症状严重程度和手术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发表于2020年10月《J Neurosurg Spine》在线。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100例椎板成形术治疗的SCI患者,回顾术前和术后(平均相隔12.5±0.8个月)的MRI检查结果,进行ISI分级,并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和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损伤量表(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AIS)评价神经功能状态。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无明显骨损伤的SCI患者中,79例男性和21例女性,平均年龄为55岁(范围20-87岁);术前8例ISI为0级,49例为1级,43例为2级;术后20例为0级,24例为1级,56例为2级。随着术后ISI分级的增加,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recovery rate,RR)明显下降。术后ISI分级具有随术后AIS分级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重度瘫痪患者术后ISI为2级(图2)。术后ISI分级改善23例(23%),恶化25例(25%),保持不变52例(52%)。ISI分级改善的患者RR优于ISI分级恶化的患者。


图2. 典型病例:男,55岁,因跌倒致SCI就诊,无明显骨损伤。左图:术前MRI-T2加权矢状位图像显示髓内高信号,提示C4-5节段SCI。可见不明原因ISI伴高信号脊髓水肿和强ISI(2级ISI)。右图:术后1年MRI-T2加权矢状位图像显示C3-7颈椎椎板成形术后减压充分;脊髓水肿减轻和更清晰的强ISI(2级ISI)。


结论



研究者总结,术后ISI反映无明显骨损伤的SCI患者术后症状严重程度和手术效果。48例(48%)患者术后观察到ISI变化,并与手术预后相关。


0202.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