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7日发布 | 1632阅读

入院前应用氨甲环酸对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无影响

杨志荣

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ät 医学院

孙一睿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花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外科系创伤和危重护理部的Susan E. Rowell等在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开展美国和加拿大20家创伤中心和39家急诊科的多中心、双盲、随机临床试验,评估创伤后2小时内入院前使用氨甲环酸对中重度TB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发表在2020年9月的《JAMA》杂志。


——摘自文章章节


【Ref: Rowell SE, et al. JAMA. 2020 Sep 8;324(10):961-974.doi: 10.1001/jama.2020.8958.】


研究背景




颅脑外伤(TBI)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均高。2010年的CRASH-2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氨甲环酸给TBI患者带来效益。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外科系创伤和危重护理部的Susan E. Rowell等在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开展美国和加拿大20家创伤中心和39家急诊科的多中心、双盲、随机临床试验,评估创伤后2小时内入院前使用氨甲环酸对中重度TB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发表在2020年9月的《JAMA》杂志。


研究方法



该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年龄在15岁以上,GCS评分≤12和收缩压≥90mmHg的TBI住院患者。患者在TBI后2小时内随机分为三种治疗组:推注维持组(312例):入院前氨甲环酸1g推注+入院后氨甲环酸1g,8小时输注;推注组(345例):入院前氨甲环酸(2g推注)+入院后安慰剂(8小时输注);安慰剂组(n=309):入院前安慰剂推注+入院后安慰剂输注。主要终点指标:比较氨甲环酸组与安慰剂组在治疗6个月后神经功能良好率(扩展GOS评分>4,即中度残疾或恢复良好);当非对称性显著性阈值设置为0.1为受益,0.025为受损。次要终点指标,包括28天死亡率、6个月的残疾等级量表评分(无残疾0分至死亡30分)、颅内出血进展、癫痫发作和血栓栓塞症等。


研究结果



研究最后纳入96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2岁,其中255例(74%)男性,平均GOS评分8分。6个月的随访,819例(84.8%)患者观察到主要终点;达主要终点指标的氨甲环酸组患者占65%,安慰剂组患者占62%(差异为3.5%;90%单侧受益限度,-0.9%;P=0.016);(97.5%危害的单侧置信度限度10.2%;P=0.84)。氨甲环酸组与安慰剂组之间患者28天死亡率(14%﹕17%;-2.9%;95% CI,-7.9%-2.1%;P=0.26)、6个月的残疾等级量表评分(6.8﹕7.6;-0.9;95% CI,-2.5-0.7;P=0.29)、颅内出血进展(16%﹕20%;-5.4%;95% CI,-12.8%-2.1%;P=0.16)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最后结论为,中重度TBI患者在伤后2小时内的院前应用氨甲环酸治疗患者,并无显著改善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预后。


111.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