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SSI: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2、SAI:脊柱脂肪指数
3、PILF:后路固定腰椎融合术
4、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5、后路内固定腰椎融合术定义:使用椎弓根螺钉结构的后外侧融合,包括后路腰椎体间融合(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所有纳入医院的后路内固定腰椎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方案包括用洗必泰和酒精进行皮肤准备,除非存在过敏,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碘和酒精。标准的入路是在后正中切口,以椎节段为中心进行融合。围手术期抗生素持续24小时。静脉注射头孢菌素是首选抗生素,除非有既往接触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过敏史,选择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
6、深部SSI的定义: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关于深部原发性切口SSI和器官间隙SSI的标准,创面并发症需要在术后90天内返回手术室,随后进行机体深层组织培养阳性。深部原发性切口SSI和器官间隙SSI被归为一类,因为根据协议,起源于器官间隙并通过切口引流的感染被标记为深部SSI。不完整的病历、不完整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妨碍了BMI的计算、术前缺乏足够的腰椎T2加权磁共振成像(MRI)和既往有腰椎手术的患者被排除。采用以下标准进行1:1匹配:性别、年龄(§3y)、种族、手术日期(§1y)和手术地点。当存在不止一个潜在的匹配控制时,一个随机数生成器被用来随机化选择。
脊柱融合术后的SSI增加了约4倍的医疗费用,并与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肥胖是脊柱融合术后发生SSI的已知危险因素。传统的肥胖评估,即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可能不是手术部位感染最准确的预测因素,因为它没有考虑部位特定的脂肪分布或身体成分。
研究目的
01
(1)介绍这种新技术测量腰椎皮下脂肪厚度
(2)评估之间的联系赛和深SSI(3)比较SAI、BMI和直接测量皮下脂肪厚度与深部SSI的相关性
方法
02
利用多中心回顾性配对病例对照分析,收集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原发性后路内固定腰椎融合手术的患者。回顾性研究图表和电子病历,收集每位患者术前和术中潜在的深部感染危险因素,即:年龄、性别、种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态分类,BMI,吸烟史,手术日期一年内HbA1c水平,融合水平数,手术时间。
本文测量了椎板到皮肤表面的水平距离,测量点取椎板皮质前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取腰椎棘突后方的皮下脂肪厚度。每一项测量都是在与图像垂直边缘垂直的腰椎矢状面T2加权MRI切面上进行的(图1)。测量是在腰椎后皮下脂肪最厚的位置进行的,仅限于融合节段。皮下脂肪厚度除以总层皮距离,以此得到SAI。测量期间没有对图像放大倍数进行调整。所有测量由一名骨科住院医师和两名骨科脊柱外科医生以盲法完成两次,以评估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的可靠性。每组测量间隔至少六周。后续分析使用了两次SAI值的平均值。
结果
03
原发性PILF手术后的深层SSI率为1.9%(27 / 1412)。由于术前没有可供参考的MRI图像,故6例深部SSI病例被排除。因此,42例原发性PILF病例被纳入分析,其中21例确诊的深部感染和21例匹配的对照。
研究人群的基线人口统计数据见表1。在PILF手术后发生深部SSI的患者中,SAI显著增大。图2显示了病例组和对照组SAI值的范围,两个队列中都没有异常值。其中值得注意的是,BMI、切口周围皮下脂肪厚度、ASA身体状态分类和手术时间都是重要因素,与PILF手术后发生深部SSI显著相关。
最终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如表2所示。SAI与PILF后的深部感染保持显著相关。其中,BMI和切口周围皮下脂肪厚度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与深度SSI保持显著关系。在所有模型中,分级为ASA III均与深度SSI有显著关系。
其中,SAI≥0.51是发生深层SSI的危险因素,在队列中有31.0%(13 / 42)的患者超过SAI。这与PILF手术后深度SSI风险增加2.0倍相关与SAI <0.51的患者相比(图3)。相比之下,切口周围皮下脂肪厚度阈值≥50mm(图4)或BMI≥30kg /m2 (图5)与深部SSI风险分别增加1.3倍和1.5倍相关。
SAI在观察者之间和观察者内部都有很好的可靠性,观察者内部信度均达到统计学意义。
讨论
04
本研究的双变量结果显示手术部位脂肪组织厚度增加后,SAI、BMI和切口周围皮下厚度与PILF手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相关。
先前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这些研究研究了腰椎、颈椎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特定部位的脂肪分布与SSI之间的关系。然而,本研究的独特之处,是它只调查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深部SSI和肥胖的关系。先前关于腰椎手术中特定部位脂肪分布的研究已经将浅表感染纳入SSI的定义中。在我们的患者群体中,原发性PILF手术后的深度感染率为1.9%,这与最近的系统综述显示脊柱手术后的深度感染率为1.7%一致
在经过logistic回归校正后(表2),SAI是唯一一个与发生深度SSI显著相关的肥胖指标。既往文献引用BMI≥30kg /m患者在腰椎手术后发生SSI的风险增加然而,在本研究中,这些仅仅导致了在PILF手术后发生深部SSI的风险增加了1.3倍和1.5倍。此外,BMI≥35kg /m的患者后路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发生SSI的风险增加1.8倍.相比之下,SAI值≥0.51会导致发生深度SSI的风险增加2.0倍之多。这些发现表明,在确定PILF手术后深部感染风险增加的患者时,SAI比BMI和直接测量切口周围皮下脂肪厚度更敏感。这种增加的敏感性是通过评估手术部位的脂肪厚度与整个组织包膜的厚度来实现的。与直接测量切口周围皮下厚度不同,SAI通过计算棘旁肌肉组织,帮助标准化患者的深部感染风险。此外,从标准T2正中矢状面MRI扫描中使用SAI是预测深部SSI风险的可靠且可重复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