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颖院长项目寄语
脑胶质瘤临床诊疗进展日新月异,精准手术治疗、个体化放化疗、电场治疗和免疫靶向治疗等为胶质瘤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在此发展过程中,神经外科MDT专科团队在全国先后建立,设立MDT学科所包含的神经外科、肿瘤放疗、神经影像、神经病理、神经肿瘤内科治疗等亚专科,组成以医院为单位为的MDT专家团队,为脑胶质瘤疾病诊疗贡献了最强合力。
为响应国家深入推进健康医疗的号召,脑胶质瘤领域也将持续加强以综合会诊模式为基础的MDT诊疗模式,推动全国脑胶质瘤诊疗水平的提升,共同促进学科发展。由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1再续医路-脑胶质瘤多学科规范化诊疗系列活动”将在全国范围进行学术交流,推动东西交流、南北互融,提升脑胶质瘤诊断和规范治疗,促进多学科交流和发展。
本次系列活动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覆盖福州、武汉、重庆、西安、济南、郑州、长沙、沈阳、太原等近10个城市开展当地的MDT专家指导团队实地医院走访及城市交流会议;同时利用互联网时代,高效的远程医疗学术讨论模式,连线国内外神经肿瘤MDT中心,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一站式诊疗,促进国内外神经肿瘤MDT团队深化合作。项目后续也将积极参与国家“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推动工作,结合京东互联网医疗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拓展互联网应用技术在脑胶质瘤综合治疗和管理的应用场景,连接线下医疗机构,为广大民众提供全新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闭环服务。希望广大神经外科同道积极参与,共同构建全国神经外科脑胶质瘤MDT多学科诊疗平台,打造“医-教-研”一体化的专科模式,在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造福于更多患者生命健康。
吴劲松 教授
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
脑胶质瘤临床诊疗进展日新月异,精准手术治疗、个体化放化疗、电场治疗和免疫靶向治疗等开始为胶质瘤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基于此,脑胶质瘤领域也将持续加强以综合会诊模式为基础的MDT诊疗模式,推动全国脑胶质瘤诊疗水平的提升,共同促进学科发展。由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1再续医路-脑胶质瘤多学科规范化诊疗系列活动”将在全国范围进行学术交流,规范脑胶质瘤诊断和治疗,促进多学科交流和发展。6月19日,“再续医路-脑胶质瘤多学科规范化诊疗系列活动·西安站”在西安成功举办,与会120人左右。


院际参访













开场致辞


专家讲座

在蒋晓帆教授的主持下,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陈志南院士团队蒋建利教授进行了主题为肿瘤分子代谢调控与免疫治疗进展的讲座。
蒋教授首先针对中国乃至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表示当前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对治疗新靶点、新策略的探索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基础上,陈院士团队针对炎-癌生物信号分子CD147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信号分子CD147是二甲基化修饰新形式,并且KMT5A酶是催化CD147分子发生二甲基化修饰的关键酶。蒋教授进一步详细阐述了K234me2通过增强CD147和MCT4的相互作用促进MCT4从胞浆向细胞膜转运,进而调控NSCLC糖酵解和乳酸外排的分子机制。最后,蒋教授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水平切入,阐述了CD147在肿瘤代谢中的作用,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在折虹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劲松教授进行了主题为脑胶质瘤临床管理指南概述&肿瘤电场治疗真实世界数据&华山数据的讲座。
吴教授从脑胶质瘤国际及中国指南概述、肿瘤电场治疗真实世界数据、香港和大陆中使用TTFields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数据、TTFields上市后在全球用于高级别胶质瘤临床实践的安全性分析及华山医院使用电场患者数据分享四个方面切入,详细讲述了TTFields在当前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范围及应用特点。吴教授表示,随着脑胶质瘤国际及中国指南的不断完善,指南中对TTFields的推荐等级逐年提高。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采用TTFields对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并确定TTFields对于新诊断GBM为1类推荐方案,复发GBM为2类推荐方案。TTFields在全球多个地区上市后,已产生了大量真实世界数据,其中也包括中国患者的数据。目前的真实世界数据提示TTFields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大多数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此外,真实世界数据也提供了一些III期临床暂无法提供的数据,如AA/AO的安全性数据。其中,中国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提示,中国患者在TTFields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依从性,不良反应与其他人种类似,疗效数据也与III期研究的结果类似。最后他展示了华山医院在使用TTFields治疗高级别胶质瘤后梳理的基线情况数据,并表示,对于接受TTFields治疗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其生存预后及安全性数据有待进一步随访和完善。
在夏鹤春教授的主持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毛星刚教授进行了主题为TTFields在GBM治疗中的现状&最新治疗进展的讲座。
毛教授在讲座中详细地讲解了TTFields的发明历程、主要作用机制、总体疗效和对不同GBM人群的疗效以及TTFields的安全性、NovoTAL系统简介、TTFields起效时间,并藉由2021 AACR肿瘤电场治疗数据的更新内容,进一步阐述TTFields的治疗优势。TTFields有着抗有丝分裂作用、影响肿瘤细胞DNA修复、影响肿瘤细胞膜渗透性以及抑制细胞迁移侵袭等作用机制,能够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获益。同时,多项研究表明,对于新诊断GBM,无论MGMT启动子的甲基化与否、无论肿瘤切除范围大小,TTFields都能够使患者受益。此外,使用TTFields的GBM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在疾病进展后仍能随着生存时间延长而显著提高。
在高立教授的主持下,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刘竞辉教授进行了主题为肿瘤电场治疗西北患者应用数据分分析及典型病例分享的讲座。
刘教授在讲座中展示了西北地区特别是西安地区的TTFields治疗范围和治疗获益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西北地区的TTFields治疗特点。多项肿瘤生长动力学分析研究表明,TTFields主要针对活跃分裂的细胞进行治疗,使用TTFields的患者的肿瘤体积增长在28天开始出现下降,6.8 个月后肿瘤体积下降约35%。对复发GBM患者单独应用TTF影像学应答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患者肿瘤总体MRI应答率为15%,中位应答时间为5.2个月,出现影像学缓解的患者中位OS长达26.5个月。刘教授总结道,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西北地区的TTFields治疗并未得到广泛普及,但使用了TTFields的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治疗获益。
随后,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石梅教授的主持下,郭艳红教授、缪星宇教授、杨治花教授、张明教授、赵永博教授等多名知名专家针对脑胶质瘤的TTFields治疗中的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在费舟教授的主持下,石梅教授进行了主题为西京医院胶质瘤MDT12年发展历程的讲座。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标准,ESMO(欧洲)、NCCN(美国)、 NICE(英国)等标准均推荐MDT为脑胶质瘤治疗模式。在2015年《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推荐MDT模式治疗脑胶质瘤后,患者进行MDT讨论的比例显著增加,临床结局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国内目前针对胶质瘤疑难病例,诸多具有庞大规模的胶质瘤中心均已采用MDT的形式进行诊治 。为进一步提高脑胶质瘤诊疗水平,西京医院于2009年成立了胶质瘤亚专业组,并于同年成立西京胶质瘤中心。西京医院脑胶质瘤诊疗MDT团队也成为了西北地区首个针对胶质瘤的综合诊疗团队,团队集结了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放疗科和病理科等诸多知名专家,并逐步完善了MDT模式的工作流程,为许多脑胶质瘤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治疗获益。最后,石教授表示,MDT模式是医生成长、成才、成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患者获得生命支持的重要保障。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三中教授进行了主题为导航磁刺激(nTMS)在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前超个性化功能定位的初步应用体会的讲座。李教授详细讲解了导航磁刺激(nTMS)在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前超个性化功能定位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以及初步研究结果,同时展示了初步研究的结论及相关讨论。胶质瘤(glioma)是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占脑肿瘤总数的40%-50%,是一种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由于胶质瘤手术的核心为最大化安全切除,基于此,可无创、迅速、且高效的精准定位肿瘤边界及功能区的nTMS技术的应用探索已是刻不容缓。多次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nTMS在在整个术前定位及术后康复的治疗过程中有着安全无创、精准和高效的显著特点,治疗中未发现严重不适现象,术前功能区定位与术中的DCS刺激验证基本一致,同时可高效促进胶质瘤患者术后的语言功能康复,因此可为肿瘤的切除提供有力的治疗选择。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小慧教授进行了主题为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麻醉的细节问题的讲座。术中唤醒麻醉即在切除病变前,将患者从麻醉状态唤醒,同时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精确定位重要功能区并确定病变与功能区的关系,达到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并保留功能区的目的。目前,术中唤醒麻醉技术以及衍生出应用在神经外科手术的AC技术(Awake craniotomy)、采用侵入性气道工具(喉罩/气管导管)的AAA(Asleep-Awake-Asleep )技术以及技术能够在保留自主呼吸、低剂量镇静镇痛监护下进行麻醉管理的MAC技术(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王教授详细地讲解了术中唤醒麻醉技术的患者选择的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以及让患者了解、信任、依赖技术以达到良好治疗目的的沟通要点。此外,王教授进一步分享了术中唤醒麻醉技术的体位摆放、MAC技术的药物选择、术中唤醒麻醉技术并发症及处理以及技术细节等经验,令在场专家获益匪浅。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任臻教授进行了主题为术中超声造影在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的讲座。当前精准神经外科的核心理念为最大程度、最安全地切除肿瘤,因此具有便携、实时、精准优势的超声技术在精准神经外科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超声技术采用纯血池显影剂,不渗透到组织间隙,同时能够准确提供血管、血流分布、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脏器灌注信息,诊断敏感性也与CT、MRI相似 ,因此在精准神经外科手术中更具指导价值,唤醒术中功能区保护作用更佳。随后,任教授展示了多个采用术中超声造影进行治疗的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详细讲解了术中超声造影在胶质瘤边界的定位和对胶质瘤、瘤周脑水肿和正常脑组织的定量分析中的良好作用,同时展示了超声-介入技术、超声造影与三维重建结合、引导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靶向治疗、全数字化超声诊断技术、超声治疗技术等超声融合导航多模态术中的新应用。

脑胶质瘤MDT临床病例讨论
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贺世明教授的主持下,西安国际医学中心MDT团队神经外科刘柏麟教授进行了主题为一例左额叶复发胶质瘤的病例讨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初曙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疗科盛晓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朱凤平教授参与了讨论环节。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茂德院长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马辉教授的主持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DT团队神经外科冒平教授进行了主题为一例延髓室管膜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病例讨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程海霞教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贺喜武教授、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苏群教授参与了讨论环节。

大咖专访
为推动全国脑胶质瘤领域的共同发展,神外资讯有幸邀请到吴劲松教授、贺世明教授、蒋晓帆教授与王茂德院长参加此次学术专访活动,与我们分享脑胶质瘤诊疗经验,为广大同道答疑解惑,展望未来。
吴劲松教授
Q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是最早引入电场治疗等新技术的单位。最初引入电场治疗时,当时的指南是如何指导电场治疗的应用的?
A
目前,在电场治疗的使用方面,我们华山医院还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指南在推进,同时也严格地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在推进。在2019年的时候,电场治疗首先进入了中国的香港地区,当时我们有完全符合适应症的包括包括胶质母细胞瘤原发的、复发的个别病例到香港去接受电场治疗。2020年以后,电场治疗在我们国家的大陆地区获批,华山医院则按照获批的适应症范围,主要对需要初发的胶质母细胞瘤以及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的挽救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推荐。
Q
在现今新临床管理指南的指导下,华山医院在电场治疗的应用方面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A
在新的治疗指南的路径的指南的引导下,我们还是严格的按照了产品的使用适应症,对我们的病人进行推荐。我们国家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相关的医疗保险政策,从某种程度上,对于缓解我们患者的治疗费用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除了产品适应症和我前面所讲的原发胶质母细胞瘤以及复发胶质母细胞瘤以外,还有一些高级别的胶质瘤,例如脑干的弥漫、中线胶质瘤以及渐变的新型细胞瘤等等都采用了电场治疗。也有类似的疾病的患者提出了希望使用电场治疗的临床诉求。那么对于这些病人来说,这类电场治疗的使用是超出了产品获批的使用费,所以我们是严格地遵照了超适应症的同情用药的原则。另外,对于此类患者,我们推荐在我们团队进行神经肿瘤MDT讨论以后再推荐患者使用。
蒋晓帆教授
Q
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西京医院MDT团队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在取得的一些研究和诊疗方面的成果吗?
A
Q
神经外科是脑胶质瘤患者就诊的第一站,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愈后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努力?
A
如果从外科第一站来讲,对神经外科的首要要求就是如何做到最大范围的切除肿瘤,同时要保证患者的安全。那么这样的话,首先就对整个围手术期提出了要求,包括术前对病变的定位、定性以及对手术计划的制定等方面。此外,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一些技术,比如影像学技术、神经功能定位、磁共振导航、电生理器监测技术以及术中B超,让这些技术能够在手术中得到充分应用,保证我们尽可能做到肿瘤全切,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功能的损伤。包括术中唤醒技术在内的一系列技术,都已经作为胶质瘤手术的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保证为我们的后期治疗要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条件,也为我们提供充分的病理标本。在以前,许多弥漫性胶质瘤和脑干胶质瘤患者往往都只能放弃治疗,现在这个观念也在改变了,对这一类的病变,我们需要做活检,也要做到精准的病理诊断,虽然一些病人特别是脑干发生病变的病人无法接受大范围全切治疗,但是我们仍要明确诊断,在形成诊断以后,这部分病人在化疗等方面的治疗就能更有针对性,也就可以有效的延长病人的生命周期。
Q
在脑胶质瘤诊疗领域中,您认为如何去应用电场治疗这样的新技术可以让患者有最大的获益?
A
Q
您觉得未来我们在这个电场治疗等新技术与放疗化疗等传统的这种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中,还有哪些值得探索和发展的切入点?
A
电场治疗也需要和我们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的治疗三板斧综合起来,这当然是有好处的,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法。现在电场治疗并未形成单独科室,因为它是一个后续的治疗,所以可以与放、化疗同步,逐渐移交到放疗科,放疗科也应该承担更多的在电场治疗方面的宣教责任,让电场治疗这种相对比较新的治疗方式有更规范的治疗流程,同时探索同期治疗的可能性和优势。所以我认为电场治疗和三板斧治疗中还可以摸索各种不同的组合,去探索更大的协同作用和增效作用,这是整个MDT团队都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我认为,未来我们这几个学科都义不容辞的都要去配合地、有意识地开展一些临床实验研究,把这个电场治疗发展成像一个放疗一样的单独的诊疗科室样,去探索除了它本身的效果之外的不同的临床研究方案,这就需要我们去共同努力。
王茂德教授
Q
王院长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如何去开展脑胶质瘤的规范化诊疗的?
A
Q
电场治疗等新兴技术在当前脑胶质瘤的诊疗的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您认为电场治疗技术的应用,可能会为您之前提到过的脑胶质瘤的规范化诊疗带来哪些方面的助力?
A
Q
就像您刚刚说的,目前脑胶质瘤的治疗是很不容乐观的。对于这种一种恶性的肿瘤,除了传统的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您认为对于脑胶质瘤的诊疗,还有哪些可以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展的方向,能够让我们为脑胶质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A
现在,神经外科领域内对脑胶质瘤进行研究的人也是非常多的,大也家从各个方向来研究它比如刚才说的,现在许多地方都成立了MDT团队,去一站式的把所有的问题通过这个团队来制定方案,这也是一种进展。再一个就是手术中,外科大夫怎么来找肿瘤的边缘,也能把它设计清楚,能通过什么手术的办法,能通过什么手术的影像的办法,去把边缘显示的非常清楚,有关这些方式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了。在术后的放、化疗的方面,也都有所进展,除了现在目前的加速器以外,还有重离子照射等新技术。在最后刚才说的电场治疗,现在也是通过物理的办法,能用物理的方法来解决它,那么就可能从这个方面来都不断地去探索电场治疗在内的新技术在各个方位的应用,包括术中、术前、术后等治疗时机的选择。所以这些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变,也在不断地发明创造,希望后面会有越来越好的方式能够一次性解决胶质瘤。
贺世明教授
Q
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目前在接收到脑胶质瘤患者后的整个诊断和治疗流程吗?是否有一些经验和心得可以分享给我们全国同道?
A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是一所2019年开始运行的新成立的医院,在运行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成立了胶质瘤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和诊疗团队,因为我们都知道,胶质瘤是世界上难以攻克的一个难题,所以说它需要我们外科医生、放疗科医生、影像科医生、病理科医生等等诸多学科来共同去攻克这个难题。目前胶质瘤的治疗可能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因为它是一个恶性肿瘤,所以存在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规范化治疗的问题。在规范化治疗方面,我们就需要多学科MDT的模式去共同推进胶质瘤的规范治疗。第二个问题就是手术,可能很多人认为胶质瘤的手术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手术,实际上,真正意义上做好一个胶质瘤的手术非常难的,并且在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在内的所有的治疗措施以及我们最新科技电场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中,我们的手术其实起到的是核心作用和关键作用,所以真正意义上做好一台手术是非常困难的。第三个问题是,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们在原有的治疗三大件——手术、放疗和化疗基础上,我们最新的电场治疗,对我们胶质瘤尤其是恶性程度很高的3级、4级胶质瘤的治疗帮助非常大。因为我们知道胶质瘤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本次会议后,还需要我们神经外科以及包括其他学科的MDT专家和团队共同努力,一起攻克交流这个难题。
Q
A
在我们国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胶质瘤中心中,我们正积极地推广电场治疗这种最新科技,但是因为费用问题,能接受这种电场治疗的病人和家族还是相对比较少。但是在我们积极的推动工作下,我们会第一时间就和家属和病人去沟通,告知他们越早应用电场治疗这种最新科技对病人的效果和愈后越好。
Q
脑胶质瘤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它有很多的治疗难点,您认为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在未来攻克这些难题上面,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一些转机和变革?
A
目前,胶质瘤作为一个很难攻克的疾病, MDT只是规范化诊疗的必须方向。在保持这种方向的同时,要做大量的多学科融合工作,包括融合基础的团队、做更多的基础研究加临床研究,才有可能完全攻克胶质瘤。目前的我们临床上的MDT团队的话,仅仅在规范化治疗方面才能起到关键作用的,但是在攻克胶质瘤方面,要走的道路还很漫长。

大会总结
蒋教授表示,本次活动中,众多专家围绕胶质瘤的多学科规范化治疗以及 TTFields电场治疗的适应症、治疗效果和治疗前景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这也是陕西省医师协会胶质瘤MDT学组自成立以来的很好的一次尝试。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我们也要常与诸多同道们广泛交流,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共同推进脑胶质瘤的发展。
费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中,众多志同道合的神经外科同道,不忘为患者服务的初心,热切交流、畅所欲言,分享了许多脑胶质瘤诊疗相关的宝贵经验。最后,费教授再次对远道而来的参会专家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与众多专家一起探讨学术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