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术者寄语
“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术中栓塞破裂率较高,尤其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血管条件差,颈内动脉迂曲者,路径较远,术中微导丝微导管到位无法到满意位置,可使用中间导管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
理想的中间导引导管应具有良好的支撑性、通过性、头端的可视性以及在相同外径下拥有更大的内腔。Tethys®中这款中间导引导管满足了临床的需求。远端有16cm的柔软段,可以顺利通过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弯曲,送到合理的目标位置,尽量减少微导管及微导丝的工作长度。可为进一步的安全治疗奠定基础。”
本期嘉介谈邀请宿州市立医院岳培东教授,分享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在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一例体会,精彩不容错过。
患者基本信息
女性,74岁
主诉:突发头痛呕吐2小时。
简要病史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小时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内容物,经休息未见好转,家人遂急呼120送入我院,入抢救室时患者呈嗜睡状态,监测血压212/131mmHg。急诊行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科室会诊后拟诊“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3级(很高危)”收入监护室,病程中无发热,无抽搐,无呼吸困难,无大小便失禁。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8年余,血压最高180/100mmHg;口服降压药物治疗,2年前曾因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有甲状腺手术史3年余,具体治疗不详,否认肝炎、结核、疟庆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入院查体情况
Hunt-Hess II级,神志呈嗜睡状态,颈抵抗(+),精神差,痛苦貌,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发绀,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音,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肋下未及,四肤肌张力不高,肌力正常,双下肢巴氏征阴性。
术前影像学检查
入院前头颅CT检查
术前DSA
通路:6F 90cm 长鞘 + 6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微导管:XT 17
导丝:Synchro2 0.014
弹簧圈:Target
通路建立:6F 90cm长鞘 + 6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弯曲,6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通过顺利。
动脉瘤瘤颈宽2.9mm,瘤体最大径约3.9mm。
开颅手术脑室置管外引流:
患者术前影像学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广泛,脑组织肿胀明显,介入手术顺利结束后进一步行ICP植入+脑室外引流。
病例总结
1
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术中栓塞破裂率较高,尤其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血管条件差,颈内动脉迂曲者,路径较远,术中微导丝微导管到位无法到满意位置,可使用中间导管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
理想的中间导引导管应具有良好的支撑性、通过性、头端的可视性以及在相同外径下拥有更大的内腔。Tethys®这款中间导引导管满足了临床的需求。远端有16cm的柔软段,可以顺利通过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弯曲,送到合理的目标位置,尽量减少微导管及微导丝的工作长度。可为进一步的安全治疗奠定基础。
2
由于前交通动脉瘤周围血管多且复杂。前交通动脉瘤多发生于优势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与前交通动脉相结合,常累及同侧大脑前动脉,在填塞弹簧圈时应反复造影观察,预防弹簧圈栓塞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同时应掌握好弹簧圈致密的程度,避免过度填塞,导致动脉瘤破裂。应感觉推送弹簧圈阻力若增大,必要时撤出弹簧圈,调整导管后再栓塞,以免意外发生。
3
微导管进入瘤体有一定难度,微导管塑形较为重要,该动脉瘤考虑窄颈动脉瘤,介入手段使用裸栓,未使用支架辅助。对于临床颅内动脉瘤栓塞满意,考虑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较大,脑组织肿胀明显患者应及早行脑室置管外引流术。
岳培东
宿州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