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的、圆的、长的、凹的、凸的……
宝宝的各种怪异头型你是否见过?

产道挤压、胎头吸引、长时间平卧或侧卧等都是导致婴儿头型千奇百怪的常见因素,所以有经验的老人经常会说:不急不急,给宝宝换下睡姿,长长就好了!
但是,“多睡睡、再长长”的办法并不是万能的。
部分宝宝头型发育异常还可能是某些疾病造成的,如先天性肌性斜颈、颈椎畸形、狭颅症等。本期科普内容,小汇将带新手爸妈们了解小儿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狭颅症。





是颅狭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其形状取决于闭合颅缝的数目、部位与长度。
(1)矢状缝早闭:最常见的颅缝早闭,宝宝往往表现为头颅狭长,额头和枕部突出,形似小船,故称“舟状头”。
(2)额缝早闭:引起前额似三角形,称为“三角头”。
(3)冠状缝早闭:单侧早闭者表现为闭侧前额变平、眉弓凹陷、对侧前额代偿性隆起,呈“斜头畸形”;双侧早闭者表现为前额平坦、头颅前后径缩短、颅顶高耸、眉弓陷入等,形成对称的“短头畸形”。
(4)人字缝早闭:少见,单侧早闭者表现为受累侧的后颅扁平,双侧早闭者为整个后颅扁平,表现为“扁头畸形”。
(5)全部颅缝早闭:头颅的增长仅能向上方发展,形成尖头畸形,又称“塔状头”。
结合病史,医生可对宝宝进行体格检查,触摸其头顶囟门、颅缝部位。若触及颅缝异常,可通过做头颅X线、CT、MRI等检查来明确颅缝闭合情况。X线检查可直观显示颅缝是否骨化闭合、颅骨形态等,是颅狭症检查金标准。CT检查可显示眶部和蝶骨情况,对诊断脑积水和其他畸形有一定价值。


狭颅症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一旦确诊,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可以切除骨化的颅缝、扩大颅腔、改善畸形,使脑和神经组织得到正常生长和发育,不仅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儿出现颅高压、智力发育障碍、视力障碍的风险,还能帮助患儿重塑头部外形,减轻心理压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积极影响。根据受累骨缝、患儿年龄,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手术治疗后,患儿需进行定期复查,检测智力发育情况。家属注意保护患儿头部,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碰撞,防止颅内压力突然升高。
线上咨询
患友可以在脑医咨询【找医生】服务小儿神外病种分类下,找到对应专业方向的医生进行咨询哦!
专家推荐
邱天明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