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6日发布 | 2188阅读

精彩回顾 | 前沿术视·动脉瘤大师研讨会华东站

史赛克

史赛克

达人收藏

百川东到海,学而无止境

不离前沿术,共聚沪宁青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与史赛克联合举办的“前沿术视“:——动脉瘤大师研讨会华东站5月29日在上海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分享了各自在动脉瘤介入治疗领域的经验与心得,同时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江苏南京鼓楼医院张庆荣教授团队和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闫志勇教授团队还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手术直播,带来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为本次会议进行了开场致辞。刘教授首先隆重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持专家和会议讲者并表示衷心感谢,紧接着回顾了国内神经介入的历史和发展,高度肯定了史赛克公司技术和产品创新在神经介入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强调神经介入诊疗应该以终为始,将零并发症和零复发率作为动脉瘤治疗的目标。最后希望本次参会专家和同道能够学有所获,并感谢史赛克公司提供的交流平台,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会议特别邀请了全国众多知名专家担任主持和点评,分享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动脉瘤诊疗的临床实际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同时还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何川教授、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徐锐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高超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方亦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丁圣豪教授等众多知名专家结合相关研究、个人体会和临床实践,针对动脉瘤治疗进行了专题讲座,并结合病例分享讲述了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处理策略,分享了各大中心和自己的宝贵经验
以下是专家授课内容的精彩回顾:


《当用Atlas时,我想些什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何川教授
何川教授首先从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解读了Neuroform Atlas相关临床应用文献,主要内容如下:
  • Atlas前循环动脉瘤182例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表明:研究中35.2%的患者为前交通动脉瘤,可见Atlas在前交通等细小迂曲血管中的使用得到了临床研究专家的认可,而且研究中有16%的动脉瘤使用了多支架辅助,并且技术成功率100%。研究主要有效性终点为84.7%,主要安全性终点为4.4%,12个月补救治疗率为3.8%

  • Atlas后循环动脉瘤116例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表明:所有患者均置入支架且技术成功率100%,主要有效性终点为76.7%,主要安全性终点为4.3%,12个月补救治疗率为7.8%

  • Atlas辅助栓塞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LVIS和LVIS Jr.支架:Atlas支架在前循环和后循环有效性均显著优于后者(前循环:84.7%vs74.6%,后循环有效性:77.2%vs58.8%);数据还发现Atlas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更低(0%vs19%),再治疗率相似(0%)。

  • 对于以往难处理的宽颈动脉瘤,Atlas支架单系统是实用的选择,穿网孔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完全闭塞率高。

  • 对于复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Atlas支架到位更容易,节段释放更精准,跨循环使用无压力,16%使用套叠和Y技术,无操作并发症。

  • 与闭环支架和编织支架相比,Atlas开环支架的贴壁优势在弯曲血管中的新月征为零(闭环支架27%)。

最后何教授分享了大量临床病例,将宝贵的Atlas使用经验倾囊相授。


《Atlas在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 




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徐锐教授
徐锐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颅内复杂动脉瘤概念和分类,并回顾了颅内动脉瘤治疗主要技术特点和发展历史,徐教授分享了Atlas在复杂动脉瘤中的实际临床应用,包括路径迂曲动脉瘤、大动脉瘤、特殊部位动脉瘤(眼段动脉瘤前壁,A1起始部前后)、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脉瘤、分叉部及不规则动脉瘤、动脉瘤上分支血管发出病例和微小动脉瘤等7大类复杂动脉瘤案例,通过病例分享总结Atlas支架贴壁性更好、瘤颈封闭更确切、输送更易、到位更远以及释放精准等众多优势。


《Neuroform Atlas在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高超教授
高超教授结合实际临床病例总结Atlas支架带来的四大临床获益:
  • 输送简单:到位性得到很大提升,血管形态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安全且术中干扰程度小;

  • 开环设计,打开确切:适用于载瘤动脉远近端直径相差比较大的病例;

  • 贴壁效果佳,穹窿效应:适用于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和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瘤;

  • 便于穿网孔:简化手术操作,很多病例可通过单导管栓塞,可减少多导管引起的血栓事件。


《稳如磐石,巧捷万端—谈Target360成篮艺术》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方亦斌教授
方亦斌教授介绍了神经介入的临床现状、介入材料市场现状、弹簧圈的前世今生及史赛克在其中的悠久积淀。弹簧圈设计越来越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圈技术在高度选择的病人中可能有优势,但会增加术中破裂风险。在弹簧圈成篮方面,动脉瘤栓塞的目的是尽可能致密的栓塞动脉瘤,成篮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满意的成篮能够更好的完成覆盖瘤颈,更有效的控制瘤颈部血流,是动脉瘤栓塞的关键,同时也是防止后续小圈突入载瘤动脉的保障。顺应性弹簧圈使用时有风险,形态不固定,受后续弹簧圈影响大,弹簧圈可能移位,前续圈可能移位到瘤颈。而Target 360作为预置型弹簧圈可以更稳定成篮,而其开环设计为改变形状留有余地。

另外,不同硬度的设计可以达到不同应用目的。Target Standard圈偏硬,但成篮最稳定,变形能力较弱,适用于微导管塑形好、规则动脉瘤等情况,而小或不规则的动脉瘤,弹簧圈就应该选择软的Target 360 Ultrasoft 和Target Nano圈,做到软硬兼施。而且,Target弹簧圈的电解脱踢管发生率很低。


最后方教授分享了Target弹簧圈结合微导丝辅助栓塞、双导管栓塞技术(Target Ultra/Nano交替填入)、球囊辅助、支架辅助治疗的精彩病例。


《Atlas&Target在动脉瘤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丁圣豪教授
丁圣豪教授首先从临床研究角度阐述了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出现提升了宽颈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增加了动脉闭塞率,降低了复发率,并且NF支架作为全球第一款应用于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支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产品设计角度详细阐述了Neuroform Atlas支架革新的输送性能、卓越脚手架和穿网孔性能,并通过Atlas辅助Target栓塞动脉瘤的8例临床案例,展现了Atlas支架与Target弹簧圈组合黄金搭档为临床带来的获益。

手术转播-病例汇报

术者:方亦斌、周宇教授

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术者:张庆荣、那世杰教授

医院:江苏南京鼓楼医院


术者:闫志勇、车树圣教授

医院: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术者:戴冬伟、周宇教授

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术者:张庆荣、那世杰教授

医院:江苏南京鼓楼医院

&

术者:闫志勇、车树圣教授

医院: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环节中,江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赖贤良教授分享了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体会,山东菏泽市立医院李文帅教授分享了Atlas辅助栓塞合并胚胎型大脑后的宽颈后交通动脉瘤一例,安徽毫州市人民医院王磊教授进行了Target应用病例分享,福建厦门长庚医院黄明教授分享了Atlas支架辅助栓塞前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经验,上海市新华医院荆朝晖教授分享了Atlas在复杂动脉瘤应用的病例,山东济南第四人民医院滕宏涛教授分享了Atlas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体会。 


*手术直播精华内容还将以病例形式在“Atlas病例集”中呈现,敬请各位老师点击下方文字注册并关注!


“Atlas病例集”点击即可注册


同时会议讨论环节很热烈,很多专家也提到了很多关于Atlas的临床实际应用问题,比如

“目前临床中Atlas支架应用过的最小血管是多少?”

“Atlas辅助支撑巨大动脉瘤直径多少?”

这些答案都可以直接扫码上面的“Atlas病例集”,进入搜索关键词,可以为您答疑解惑。


总结

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神经介入领域的众多专家,专家们从实际出发解决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现各自的丰富的临床技术,分享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分享为年轻术者和基层医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激发了术者更深的探索热情。此次“前沿术视“:——动脉瘤大师研讨会华东站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助力推动神经介入治疗治疗的发展和普及,以期能惠及更多患者。


观看路径


直播替换图.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