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东到海,学而无止境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与史赛克联合举办的“前沿术视“:——动脉瘤大师研讨会华东站5月29日在上海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分享了各自在动脉瘤介入治疗领域的经验与心得,同时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江苏南京鼓楼医院张庆荣教授团队和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闫志勇教授团队还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手术直播,带来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为本次会议进行了开场致辞。刘教授首先隆重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持专家和会议讲者并表示衷心感谢,紧接着回顾了国内神经介入的历史和发展,高度肯定了史赛克公司技术和产品创新在神经介入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强调神经介入诊疗应该以终为始,将零并发症和零复发率作为动脉瘤治疗的目标。最后希望本次参会专家和同道能够学有所获,并感谢史赛克公司提供的交流平台,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Atlas前循环动脉瘤182例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表明:研究中35.2%的患者为前交通动脉瘤,可见Atlas在前交通等细小迂曲血管中的使用得到了临床研究专家的认可,而且研究中有16%的动脉瘤使用了多支架辅助,并且技术成功率100%。研究主要有效性终点为84.7%,主要安全性终点为4.4%,12个月补救治疗率为3.8%。
Atlas后循环动脉瘤116例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表明:所有患者均置入支架且技术成功率100%,主要有效性终点为76.7%,主要安全性终点为4.3%,12个月补救治疗率为7.8%。
Atlas辅助栓塞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LVIS和LVIS Jr.支架:Atlas支架在前循环和后循环有效性均显著优于后者(前循环:84.7%vs74.6%,后循环有效性:77.2%vs58.8%);数据还发现Atlas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更低(0%vs19%),再治疗率相似(0%)。
对于以往难处理的宽颈动脉瘤,Atlas支架单系统是实用的选择,穿网孔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完全闭塞率高。
对于复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Atlas支架到位更容易,节段释放更精准,跨循环使用无压力,16%使用套叠和Y技术,无操作并发症。
与闭环支架和编织支架相比,Atlas开环支架的贴壁优势在弯曲血管中的新月征为零(闭环支架27%)。


输送简单:到位性得到很大提升,血管形态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安全且术中干扰程度小;
开环设计,打开确切:适用于载瘤动脉远近端直径相差比较大的病例;
贴壁效果佳,穹窿效应:适用于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和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瘤;
便于穿网孔:简化手术操作,很多病例可通过单导管栓塞,可减少多导管引起的血栓事件。



手术转播-病例汇报
术者:方亦斌、周宇教授
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术者:张庆荣、那世杰教授
医院:江苏南京鼓楼医院
术者:闫志勇、车树圣教授
医院: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术者:戴冬伟、周宇教授
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术者:张庆荣、那世杰教授
医院:江苏南京鼓楼医院
&
术者:闫志勇、车树圣教授
医院: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病例讨论


*手术直播精华内容还将以病例形式在“Atlas病例集”中呈现,敬请各位老师点击下方文字注册并关注!
同时会议讨论环节很热烈,很多专家也提到了很多关于Atlas的临床实际应用问题,比如
“目前临床中Atlas支架应用过的最小血管是多少?”
“Atlas辅助支撑巨大动脉瘤直径多少?”
这些答案都可以直接扫码上面的“Atlas病例集”,进入搜索关键词,可以为您答疑解惑。
总结
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神经介入领域的众多专家,专家们从实际出发解决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现各自的丰富的临床技术,分享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分享为年轻术者和基层医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激发了术者更深的探索热情。此次“前沿术视“:——动脉瘤大师研讨会华东站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助力推动神经介入治疗治疗的发展和普及,以期能惠及更多患者。
观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