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6日发布 | 4467阅读

神外历史上的今天|致敬左焕琮教授,壮意留与待来人

脑医汇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

中日友好医院

达人收藏



1945年6月6日——76年前的今天,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的第五代嫡孙、中国微血管减压术先驱左焕琮出生。“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左焕琮先生恪守这一家风,为中国微血管减压术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也为无数饱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之苦的患者带来了曙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业革命的蒸汽让西方列国的实力和野心迅速的膨胀起来,大洋彼岸的东方,古老而雄伟的中国已被英国的鸦片和落后的封建制度腐蚀得千疮百孔,而曾经有着“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雄风悍势的八旗子弟,也早已在享乐中酥软了骨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腐朽的闭关锁国政策抵挡不了列强的长枪短炮,让列强的铁骑踏破了国门。风雨飘摇中,大厦将倾,却有磐石梁柱仍未倒,诸多能人志士尽皆出现、力挽狂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其中,便有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



左宗棠一生为国,曾兴办洋务运动,并“引边荒艰巨为己任”,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在公,他战功赫赫、可献国策,世人无不敬重;在私,却少有人知其治家风范。


左宗棠入仕后,因为需要四处平定祸乱,与家人从来聚少离多。然而,他治家严明,即使因征战而相隔千里,也从未放松过对儿女的教导。他曾对孩子们说:“尔父二十七岁以后即不赴会试,只想读书课子以绵世泽,守此耕读家风,作一个好人,留些榜样与后辈看而已。”


灼灼棠棣,根骨自在华章。左宗棠次子左孝宽,虽未像父亲那样为国入仕,却也将父亲的谆谆教诲印入心中。左宗棠一生为国征战以安民,左孝宽则悬壶济世以济民。而左宗棠对子女的关怀和教导,也同样为左孝宽所传承。左氏的岐黄之风,也就自他开始了。


左孝宽之孙左景鉴,是我国著名的肛肠外科专家,在建国初期与黄家驷、裘法祖和吴阶平共同被誉为中国外科“四把刀”之一。左景鉴幼时父母早逝,但他性情坚毅、勤奋好学,考入当时的上海医学院学习,后来抗战爆发,他毅然加入了抗战救护医疗队。1956年,左景鉴又担任华山医院副院长,救死扶伤无数。之后,为了推动国家的医疗事业发展,他离开了安逸的上海,举家迁往重庆,在泥泞的土地上建起了重庆医学院,并为西南土地奉献了数十年的峥嵘岁月。



这种坚韧不拔的家风吹过一代又一代。左景鉴的女儿左焕琛在人体解剖学领域极有建树,曾在复旦大学医学院从事人体解剖学相关的科研教学工作,而他的儿子左焕琮,则在神经外科领域开疆拓土。



受父亲的影响,左焕琮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8年,他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并在1981年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获得硕士学位。1982年,他因出色的能力,被调入中日友好医院,开始了他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征途。



1966年6月,美国的彼得·约瑟夫·詹内塔(Peter Joseph Jannetta)医生进行了世界第一例微血管减压术(MVD),并不断加以完善改进。(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6.1神经外科领域的物换星移》)到左焕琮留学日本的1983年,微血管减压术的技术理论已经十分成熟,然而在国内,有关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却仍是一片空白。左焕琮在东京大学深造期间,深感做一个好医生一定需要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要善于通过学科交叉促进医学研究的发展。1984年回国后,左焕琮便率先在国内开展微血管减压术,开创了国内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的治疗先河,并一直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据统计,左焕琮率领团队共完成了7700例以上的MVD手术,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脑内禁区海绵窦部位的手术,此外还在脑胶质瘤综合治疗、近红外线颅内监测、帕金森氏病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果。


因为左焕琮在神经外科领域的杰出贡献,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奖、卫生部突出贡献科学家等荣誉,并且是2016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终身荣誉奖(终身成就奖)的得主——这是中国神经外科界的最高级别个人荣誉奖。


1986年,左焕琮开始担任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1994年任副院长。1996年,他与清华大学生物系合作成立清华大学中日友好医学研究所,任执行所长,2002年调入清华大学医学院,任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玉泉医院)院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所脑神经疾病研究所所长。



从中日友好医院再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20多年间,在左焕琮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国内神经外科领域积极开展了与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国内神经外科领域的项目创新。他对神经外科这一精妙的医学领域情有独钟,对于神经外科的发展和意义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曾说:“通过研究人的神经系统及其附属结构,我们能从根本上定量地研究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的起源、发展。”




2017年2月15日,左焕琮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还亲自操刀了四台手术,在查房时也牵挂着神经外科的未来发展,同时思考着如何改进手术,好让患者有更大的获益。志士不愁生短暂,壮意留与待来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神经外科领域的远大前景,将在一代又一代的光辉岁月中薪火相传。









下面,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从脑医汇平台海量内容中,遴选若干微血管减压术相关的视频,以及左焕琮教授曾经工作过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的神经外科科室主页,以飨各位神外同道。


于炎冰教授: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患30年回顾

点击文字,即可查看详细内容

于炎冰教授:显微血管减压术在脑神经疾患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点击文字,即可查看详细内容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科室主页

点击文字,即可查看科室主页

中日友好医院的神经外科科室主页

点击文字,即可查看科室主页


TIP!

在【脑医汇】APP搜索“微血管减压术”“左焕琮”,获取更多内容。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