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什么是脑膜瘤?

脑膜瘤(meningioma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主要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好发部位有大脑半球的凸面、颅底和鞍旁区域等。大多数脑膜瘤为良性,经过规范治疗总体预后较好。
脑膜瘤常见于成人,儿童罕见,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上升。研究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脑膜瘤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可能与人口老龄化、医疗可及性、诊断程序改善和确诊率增加等因素有关。
Q2
脑膜瘤分为哪些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按照良恶性将脑膜瘤分为三级:
Ⅰ级
良性脑膜瘤,占所有脑膜瘤的65%-80%,侵袭性低,复发率低,生长缓慢,多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疗效较好。
包括脑膜皮型(内皮型)脑膜瘤、纤维型脑膜瘤、过渡型脑膜瘤、砂粒体型脑膜瘤、血管瘤型脑膜瘤、微囊型脑膜瘤、分泌型脑膜瘤、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脑膜瘤、化生型脑膜瘤。
Ⅱ级
占所有脑膜瘤的20%~35%,侵袭性和复发率介于良、恶性脑膜瘤之间。
包括非典型脑膜瘤、透明细胞型脑膜瘤、脊索瘤样型脑膜瘤。
Ⅲ级
恶性脑膜瘤,生存期最短,侵袭性高,复发率高。
包括乳头状瘤型脑膜瘤、横纹肌样型脑膜瘤、间变性脑膜瘤。
Q3
脑膜瘤的病因有哪些?

目前尚不明确脑膜瘤的确切病因。可能与遗传基因、电离辐射、雌激素、肥胖、乳腺癌病史、头部创伤病史、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等因素导致脑膜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有关。
Q4
脑膜瘤的症状是什么?

脑膜瘤的症状具体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由于多数脑膜瘤生长缓慢,患者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直至瘤体增大到压迫周围脑组织时,才逐渐引起相应的症状。
常见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吞咽困难、进行性偏瘫、逐渐加重的背痛等。
并发症
人格改变、癫痫发作等。
Q5
需要做哪些检查?

患者出现头痛、恶心、视野缺失、听力下降等脑膜瘤常见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活检这几种方式进行诊断。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查体(如检查肌力、反射)、视力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
CT、MRI、DSA、核医学检查等,不仅可以达到定位,还可以了解肿瘤大小和定性。
肿瘤活检
医生可能会获取患者肿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用以明确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Q6
怎样治疗脑膜瘤?

若脑膜瘤较小、生长缓慢、不引起任何症状,可不立即进行治疗,定期到医院随访即可。若肿瘤进行性增大、或引发临床症状,则需要积极治疗,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外科手术是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案,绝大多数患者靠手术切除肿瘤即可治愈。放射治疗适用于不适合做全切手术,以及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通过破坏脑膜瘤细胞,尽量降低脑膜瘤复发的风险。极少数患者手术和放射治疗均反应不佳,医生可能会考虑采用化疗。
Q7
脑膜瘤患者术后的生活注意事项?

患者术后应充分休养,保证充足睡眠。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征询医生意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机体康复。饮食方面沒有特殊限制,若是鞍区脑膜瘤患者术后出现尿崩、高钠等情况,或手术前后服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保持低盐饮食。
由于脑膜瘤的复发率高,患者术后也需要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监测身体情况,预防复发。一般建议在术后一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第三年为每年复查一次,若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异常,复查次数可逐渐减少。出院后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每次复查时,需携带以往的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术后、复查片子),术后病检结果和病历资料。

线上咨询
患友可以在脑医咨询【找医生】服务脑肿瘤-脑膜瘤病种分类下,找到对应专业方向的医生进行咨询哦!
专家推荐
邱天明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