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周知,颈椎前方手术入路自1953年在JNS报道后,逐渐被广泛应用近70年来,其经典代表性手术方式有ACDF、ACCF,以及后来报道的ACAF。这些手术入路技术也是目前主要的颈椎前方手术入路,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管狭窄和切除颈椎体肿瘤及脊髓腹侧肿瘤。此类手术优点突出且被广泛使用,但无论是ACDF、ACCF还是ACAF,都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缺陷,那就是需要至少2个颈椎节段的融合,患者面临颈椎部分活动度的丧失和终生面临手术上下端临近椎间盘退变加重的风险。
三博脊柱团队首创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颈椎前方手术入路,经椎体开窗进入椎管和脊髓腹侧手术,保留手术节段上下终板和椎间盘结构完整,手术结束再将骨块还纳,100%地保留了颈椎和椎间盘结构的完整结构和功能,并将此入路首先应用于临床,成功切除了脊髓腹侧病变。该手术入路正式命名为ACTV并在国际权威杂志JNS:Case Lessons发表。
手术技术介绍
患者情况
一名40岁女性患者因颈部疼痛及不适,病史2个月前来就诊。术前脊柱MRI显示位于C5水平的中央髓外囊肿(图1,A)。脊髓被腹侧的囊肿压迫(图1,B)。

图1
手术步骤

图2
步骤1
通过正常颈椎前路入路,暴露C5椎体前表面,保持C4-5和C5-6椎间盘间隙完整(图2A)。
步骤2
根据C5椎体的大小,在椎体前缘设计一个1.0*1.5cm的正方形骨块。用超声骨刀在四边切开整个C5椎体。同时保持上下椎体终板完整。完整取出骨块,切除后纵韧带(图2B、C)。
步骤3
识别硬脊膜中线并切开。然后双侧悬吊硬脊膜。显露蛛网膜、脊髓软膜及囊肿(图2D,E)。
步骤4
完整切除囊肿。剥离切除囊肿与脊髓软脑膜腹侧的粘连。脊髓和脊髓外血管网得到了仔细的保护(图2F)。
步骤5
通过5-0手术缝线和微型吻合器将硬脊膜水密缝合(图2G)。
步骤6
经生理盐水冲洗后,复位C5骨块并用微型钛板固定。用人工骨替代材料填充周围间隙。常规闭合手术伤口(图2H)。
术后及随访

图3
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无术后并发症,于术后6天出院。术后影像显示囊肿全部切除,脊髓无压迫(图3A、B)。复位骨块愈合良好,C5椎体无高度丢失(图3C、D)。术后1年随访颈椎序列及曲度正常(图3E)。
JNS主编及其他编委的评述
JNS主编及编辑对这种全新的手术入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JNS主编James T.Rutka及其他编委的评价如下:“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处理椎管内腹侧病变。通常情况下,会以椎体切除术(ACCF)显露椎管内腹侧病变,这样会需要进行至少2节段的椎体融合,并且患者终生存在潜在的相邻节段退变风险。然而,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入路和技术,他们应用椎体开窗进行显露,并应用微型钛片进行复位固定。这种技术避免了椎体间的融合,也降低了相邻节段退变的风险。这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应对年轻患者,以及较小的椎管内腹侧病变。作者们‘打破常规,脑洞大开’的创新性思考方式,以及ACTV手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值得称赞。”
JNS主编James T.Rutka及其他编委评述原文
“The authors spansent a very novel and interesting method of addressing anterior intraspinal pathology. Most commonly, a corpectomy is usually performed to access anterior spinal pathology, subjecting the patient to a minimum of a 2-level fusion and a lifetime of potential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However, the authors provide a novel technique in which they perform a vertebral body window, which they replacing with mini-plates, avoiding a fusion and the risks of adjacent segment problems. This is a novel and unique method that has clinical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in younger patients with small anterior intraspinal lesions. The authors have thought, "outside the box" with this technique, and I commend them for their novel thought process.”
结 语
颈前路经椎体开窗入路(ACTV)是切除颈椎椎管内腹测病变的有效方法。应用该技术可完整保留颈椎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这种全新的手术入路技术的指征及适用范围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和临床应用。
征及适用范围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和临床应用。
专家介绍
范 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脊髓脊柱外科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副院长
2012年北京优秀中青年医师。曾参与脊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首次提出缺血予处理对脊髓功能的保护作用(Surgical Neurology, Vol.52(3):299-305, 1999)。
以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脊柱内固定技术+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微创脊柱手术技术相结合理念,全方位展各种脊髓脊柱外科手术8000余台。包括: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脊髓内肿瘤及椎旁、脊柱原发和转移肿瘤的的同时,可采用脊柱内固定技术矫正与维护脊髓肿瘤合并的脊柱侧弯、脊柱后突等严重脊柱畸形。
首次提出Chiari畸形颅颈交界区脑脊液动力学分型及手术治疗策略,进一步完善规范了该类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发表在 Neurosurgical Review (2017);根据颅底凹陷合并与不合并寰枢椎脱位及脊髓空洞的分类特点,采用减压结合枕颈固定或C1-2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先天性颅底凹陷;采用神经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颈椎病、椎管狭窄及脊柱退变性疾病;采用通道微创脊柱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内病变。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篇(含SCI)。
已成功主持并举办了22期全国脊髓脊柱应用解剖及手术技术研修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累计学员400余人,均为国内各地区神经脊柱亚专业的技术骨干和后备力量。近十年来,在带领和推动我国神经脊髓脊柱亚专业的发展和推广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在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上,展示了我们中国神经外科医生在脊髓脊柱亚专业方面所做出的卓越工作和学术贡献。
行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脊髓脊柱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髓脊柱专家委员会委员
亚太颈椎学会国际执委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脊柱脊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东骜
三博脑科脊髓脊柱外科博士后
脊柱外科博士
专业特长
熟练掌握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侧弯、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及周围神经病等疾病的诊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