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Summarize Always...
病情简介
患者,女,64岁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图1 头颅核磁(天坛医院2019-11-07)
图2 高分辨核磁(天坛医院2019-11-12)
术前用药:
全麻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采用改良 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成功,置入6F动脉鞘,沿鞘送入常规泥鳅导丝+5F造影导管,行全脑血管造影,造影提示基底动脉近端狭窄,狭窄率约90%,左侧椎动脉纤细,右侧颈内动脉、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常规泥鳅导丝带领6F导引导管至右侧椎动脉V2段,路径图下沿导引导管送入 TRANSEND微导丝(0.014 in×300 cm)带领微导管 Echelon-10小心通过狭窄段至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交换出微导管,沿微导丝送入赛诺球囊(2.25 mm×10 mm)至狭窄段,准确定位后球囊逐渐加压至6 atm,可见球囊完全张开,快速抽瘪球囊,造影显示狭窄段较前明显改善,撤出球囊,沿微导丝送入Wingspan(3.5 mm×15 mm)自膨式支架至狭窄段,准确对位后成功释放支架,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前向血流好,支架贴壁良好,残余狭窄10%,狭窄段远端前向血流TICI分级3级,远端分支显影同术前,撤出微导丝及支架输送系统。反复多角度颅内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前向血流好,支架内无急性血栓形成,远端分支血管无急性闭塞征象,手术结束。
图3 DSA提示:基底动脉近端重度狭窄
图4 送入球囊,准确定位球囊逐渐加压,狭窄段较前明显改善
图5 释放支架,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前向血流好
术者思考:
对于高危斑块的识别最直观的检查是高分辨磁共振(HR-MRI),不仅可以识别斑块构成特点,清晰显示斑块的易损性;还可以识别斑块强化程度及识别管壁重构状态,分析斑块与近期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强化斑块可能提示其为责任斑块。这种斑块强化目前认为可能与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该患者高分辨核磁可见偏心型斑块,考虑之前短暂性脑缺血事件与此相关。
作为美国FDA批准的唯一一款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支架系统,Wingspan几乎成为颅内狭窄治疗的金标准。随着Wingspan支架治疗脑血管狭窄的国际大型长期临床试验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不断证实,临床使用也逐渐增多。

刘爱华
作者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神经介入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党建书记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神外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青科协生物医药常务秘书长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擅长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与脑血管畸形等微创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先后获省部级奖7项,先后承担国自然、科技部等课题1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7篇(Neurology、Stroke等SCI论文62篇),已获发明国家专利4项,培养硕士生14名,博士生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