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1日发布 | 3968阅读

“灯笼”技术治疗MCA三干型分叉处动脉瘤

曹向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达人收藏



病例摘要

男性,65岁

术前诊断为“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


术前影像

1

右侧MCA分叉处动脉瘤

2

三维测量:瘤颈x长x宽=7.25x13.33x9.55mm

3

MCA“三干”型分叉处宽颈动脉瘤, 动脉瘤上发出3个分支血管


术前分析

手术目标

达到动脉瘤完全填塞,瘤颈位置支架的充分覆盖,最大程度降低远期复发率。


用一个支架保护多个分支血管,降低手术难度的同时,也减少患者手术费用。


治疗策略

术前3天100mg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正常肝素化。支架释放前,静脉团注负荷量替罗非班(欣维宁)5ml,同时静脉泵半量维持,术后逐渐减量到48小时。

全麻下右侧股动脉穿刺入路。


使用技术:支架半释放技术弹簧圈填塞,“灯笼”技术重塑支架形状。


手术过程

1

Leo Baby 2.5x18支架于MCA分叉中干内半释放,然后进行填圈。

2

采用“灯笼”技术推挤支架,使支架形状最大程度贴合瘤颈。

3

继续填塞,达到完全填塞效果。


术后影像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支架打开良好,瘤颈充分覆盖,动脉瘤完全闭塞,同时全部分支血管保持通畅。


术后随访情况

术后9个月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无复发,同时全部分支血管保持通畅。


病例讨论

手术原理

传统的支架辅助栓塞,即使弹簧圈填的再密,随着时间推移复发率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动脉瘤的闭塞更依赖于瘤颈处内皮细胞的生长,使动脉瘤腔与载瘤动脉完整隔绝。从许多国外文献及301随访结果可以看到,编织型支架金属覆盖率更高,网孔更小,有利于内皮细胞的攀爬生长,显著提升动脉瘤的远期闭塞率。


技术要点

灯笼”(Latern)技术,国外称之为“酒桶”(Barrel)技术,通过推挤以改变支架形状,像灯笼一样张开,更好地贴合瘤颈或血管,同时进一步降低网孔大小和增加瘤颈处的金属覆盖率,以达到治疗目的。


LEO编织型支架,受力时会使编织丝之间互相滑动,改变网孔大小和支架形态,使“灯笼”技术得以实现。


操作要点

支架远端锚定后,半释放到需要推“灯笼”的位置,一只手固定支架微导管,另一只手轻推支架推送杆,支架形状从而改变。


LEO支架整体材质较软,推送力量宜轻柔、缓慢。


专家访谈



参考文献:

Flow-Diversion Effect of LEO Stents: Aneurysm Occlusion and Flow Remodeling of Covered Side Branches and Perforators(LEO支架的血流导向作用:动脉瘤闭塞和分支及穿支血管的血流重塑)

F. Cagnazzo, M. Cappucci, C. Dargazanli.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018). DOI: https://doi.org/10.3174/ajnr.A5803


LEO支架植入后动脉瘤颈部血管内皮化的过程

A. 0-7天:薄纤维蛋白(棕褐色)覆盖弹簧圈。巨噬细胞(紫色)和散在的血栓(红色)分布在弹簧圈周围,动脉瘤颈部可见一薄而不完整的纤维蛋白层。


B. 1-2周:弹簧圈上的纤维蛋白增加。周围可见巨噬细胞(紫色)和肌成纤维细胞浸润(绿色)。动脉瘤颈部的薄纤维蛋白层,瘤颈部周围和弹簧圈周围可见内皮化.


C. 2周-1个月:肌成纤维细胞浸润增强(绿色),血栓组织化(红色),动脉瘤周围可见巨噬细胞(紫色)。动脉瘤颈部的内皮化增加。


D. 1-3个月:动脉瘤内细胞减少,肌成纤维细胞(深绿色)和巨噬细胞(暗紫色)凋亡。动脉瘤颈部的内皮化增加。


E. 3个月以上:动脉瘤穹丘无细胞。动脉瘤穹丘可见带血管蒂的结缔组织(红色纤维)。动脉瘤颈部弹簧圈纤维蛋白覆盖和内皮化增加。


曹向宇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学部神经介入科副主任。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Semmes-Murphey临床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出血性脑血管病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介入诊疗分会委员。

主持课题包括:军队后勤科研项目重点课题,军队医学科技青年培育计划拔尖项目。参与完成多项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

从事神经介入工作19年,目前完成神经介入手术6000余例,对于颅内动脉瘤、脑静脉系统疾病、血管源性耳鸣、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脑动静脉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疾病有深入的研究。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