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登顶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多次投巨资希望攻克阿尔茨海默病,却依旧没能挽留住父亲,威廉·亨利·盖茨二世(William H. Gates II)于9月14日因阿尔茨海默病长辞于世。
早在2017年比尔·盖茨接受CNN采访时,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就曾说过:“我对未来最大的恐惧是我的大脑无法再进行思考,我希望所有人在生命的长度中,思维像自由的鸟,不受任何的限制。”
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晚年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1994年里根总统宣布他罹患了阿尔茨海默病;
曾经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因阿尔茨海默病在晚年时几乎无法拼凑出一句完整的话;
《百年孤独》的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不幸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无法继续热爱的写作事业。
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全球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是一种 “偷走”了世界各地约5000万人的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的疾病。 我们要充分认识它,了解它,从而做到有效的预防和改善。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约为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达到20%以上,一般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有哪些?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迄今未明,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发病。
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遗传、环境、女性、头部外伤、受教育水平低下、炎症反应、神经毒性损伤等诸多因素都可能是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
01
轻度患者表现
1)记忆力减退、时间定向障碍,对近期的事情遗忘现象突出,记不清当天日期;
2)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定向困难,表达不出目前所在的地点;
3)思考缓慢,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失去做事的主动性,对自己喜爱的事物丧失兴趣;
4)性格改变,情绪状态不稳定,变得多疑、淡漠、焦虑等。
02
中度患者表现
1)记忆、语言功能退化明显,忘记简单的词语,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2)计算能力减退,不能进行基本的运算;
3)难以完成日常事务和自己熟悉的工作,洗脸、穿衣等个人卫生、仪表方面需要帮助;
4)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
03
重度患者表现
1)忘记自己熟悉的人,丧失语言、行走的能力;
2)患者缄默、肢体僵硬,出现强握、吸吮和摸索等原始反射;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大小便失禁;
4)进入昏迷状态,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哪些人群容易得阿尔茨海默病?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有阿尔茨海默病家族史的
唐氏综合征患者
有头部外伤史
E-4基因表达者的后代
阿尔茨海默病能否治愈,要如何应对?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主要采取心理支持以及药物干预等综合治疗的策略。
阿尔茨海默病属于慢性病,常见误区是认为治不好或觉得没有希望就干脆放弃治疗,其实进行药物的长期干预可以使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延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如何照顾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1)给予关心和陪伴,与患者多交流,情绪低落时耐心询问原因,努力活跃患者情绪。
(2)对于轻、中度患者,应坚持康复训练:
1)记忆训练:鼓励患者回忆过去生活经历、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制定作息表、挂放日历,通过动作、语言、信息刺激等多种方式锻炼记忆力;
2)智力训练:如进行拼图游戏、填字游戏或者简单数字计算等进行智力锻炼;
3)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向患者询问一些常见问题让其回答,以锻炼患者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3)规律、按时服药,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及时和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
(4)生活中注意预防患者跌倒、走失等意外的发生。
(5)患者完全不能自理时,应专人护理。
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应保证七到八小时的睡眠时间,出现睡眠障碍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2)坚持定期体育锻炼,运动会使人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经过大脑的血流量增加,从而满足大脑的代谢需求。
(3)加强社交联系,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鼓励空巢老人多参加社会活动。
(4)调整饮食结构,预防脑动脉硬化的发生,合理膳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油炸、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血压。
(5)勤用脑,大脑接受的信息越多,脑细胞就越发达,通过学习新知识来锻炼思维能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6)自我减负,长期的持续性压力会给大脑带来沉重的负担,增加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生活中应做好自我的情绪调节,加强自我积极情绪暗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注阿尔茨海默病,守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让我们一起行动!
重磅通知
『脑医咨询』推出全新产品服务【咨询大厅】
点击进入☟
热文推荐
脑医咨询上新,【咨询大厅】等你来提问!>>
挂号不迷茫!一文解答4类常见门诊的区别>>
陈春美教授:什么是颈椎病>>
科普文章投稿请发送至邮箱help@medtion.com
邮件主题“科普投稿+文章标题”
请在邮件最后附上您的联系方式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