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08日发布 | 1949阅读
肿瘤

日本脑肿瘤数据库研究:脑膜瘤手术相关风险分析

李慧堂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花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日本埼玉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的Soichi OYA等分析日本脑肿瘤数据库资料,评估颅内脑膜瘤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发表于2020年12月的《Neurol Med Chir (Tokyo)》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Oya S, et al. Neurol Med Chir (Tokyo). 2021 Feb 15;61(2):98-106. doi: 10.2176/nmc.oa.2020-0304. Epub 2020 Dec 23】


研究背景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案。然而,在临床上对脑膜瘤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日本埼玉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的Soichi OYA等分析日本脑肿瘤数据库(BTRJ)资料,评估颅内脑膜瘤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发表于2020年12月的《Neurol Med Chir (Tokyo)》在线。


研究方法



2001年至2008年间在BTRJ中登记4081例首次切除的脑膜瘤患者数据,包括患者出生年月、性别、种族、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即手术切除或其它类型的外科干预、放疗和其它)、手术日期、切除范围(EOR)、病理学诊断、脑膜瘤WHO肿瘤分级;术后放疗时间、治疗前后的Karnofsky评分(KPS)、复发日期、最后一次随访日期和死亡率等。根据术后MRI将EOR分为全切(GTR,100%切除率)、近全切除(NTR,95%-99%切除率)、次全切除(STR,75%-94%切除率)、部分切除(PR,≤74%)4组。并回顾性分析影响术后死亡率、KPS评分恶化和并发症的因素。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4081例患者的住院总死亡率为0.59%。年龄≥65岁(p=0.047)、男性(p=0.012)、WHO Ⅱ/Ⅲ级肿瘤(p=0.031)、肿瘤最大径≥30mm(p=0.009)和术前有症状(p=0.044)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对于无症状脑膜瘤,住院死亡率仅为0.11%(1/901例)。男性和肿瘤最大径≥30mm是影响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术后,180例(4.4%)患者出院时KPS评分降低(20分或20分以上)。年龄≥65岁(p=0.04)、WHO Ⅱ/Ⅲ级(p=0.01)、颅底肿瘤(p<0.001)、肿瘤最大径≥30mm者(p=0.005)、切除范围为近全切除或者更少(p<0.0001)、术前有症状者(p=0.02)均可观察到术后KPS评分下降。901例无症状脑膜瘤患者中,27例(3%)术后KPS评分明显降低。


排除227例资料不全患者后,脑膜瘤手术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9.3%(754/3854例)。幕上脑膜瘤术后新发癫痫发生率为10.9%。年龄对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没有影响,但≥65岁患者发生内科并发症(包括肺炎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是<65岁患者的3倍(1.0%:3.4%;P<0.001)。男性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女性(p<0.001)。此外,男性术后新发癫痫的风险是女性的1.5倍(p=0.001)。WHO分级越高,总体并发症(p=0.001)、内科并发症(p=0.002)和术后新发癫痫(p<0.001)的发生率越高。肿瘤部位对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其它并发症(如脑功能障碍、感染和脑脊液漏等)的发生率,颅底脑膜瘤是非颅底脑膜瘤的两倍(p<0.001)。当肿瘤较大时,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p<0.001),尤其是术后新发癫痫明显增加(p<0.001)。EOR对并发症发生率也有较大影响,但不全切除并不增加术后新发癫痫的风险。术前有临床症状与风险相关(p<0.001)。

结论



综上所述,日本脑肿瘤数据库为脑膜瘤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提供便利;该研究证实手术切除无症状脑膜瘤,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很低,因此是一种安全而重要的治疗方案。这项关于脑膜瘤手术并发症的大样本临床研究为医、患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