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Improve Sometimes

病史汇报:
患者女,54岁
主诉:发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月余。
现病史: 患者一个半月前发现左眼肿胀,眼球结膜水肿充血,视物模糊,视物 重影,无头痛,无发热,无肢体偏瘫失语,就诊于甘肃省武威市医院行头颅CT、MRI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后行脑动脉造影术证实(家属手机照片)。现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科。
既往史:发病一周前骑电动车时摔倒,当时无特殊不适。
一般查体、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心肺腹阴性,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左侧结膜充血水肿,听诊无杂音,自觉无颅内杂音。
心电图:未见异常。
胸片: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院外MRA(2019.11.28)
院外CTA(2019.11.28)
术前造影(RICA)
术前造影,岩下窦不显影(LICA)
ECA
VA
术前诊断:
左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borden Ⅰ型,cognard Ⅰ型)
手术方案:
经岩下窦入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
手术指征:
左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有明确症状(左侧结膜充血水肿)
手术风险:
岩下窦开通困难
颅内出血风险
颅神经损伤
手术材料:
6F血管鞘(右股动脉)
6F血管鞘(右股静脉)
6F ENVOY
Transend 0.014in×205cm
SL10 150cm
Cordis ExoSeal 6F
Orbit Galaxy 5mmx15cm
Orbit Galaxy 5mmx15cm
Orbit Galaxy 3.5mmx9cm
泰杰伟业7mm×30cm;
泰杰伟业8mm×20cm;
泰杰伟业5mm×30cm;
加齐生物7mm×30cm;
加齐生物7mm×30cm;
泰杰伟业5mm×15cm;
泰杰伟业5mm×15cm
手术过程:
右侧股动脉6F动脉鞘。右侧股静脉6F血管鞘。黑泥鳅导丝带领6F导引导管到达左侧颈内静脉-乙状窦连接处,黑泥鳅导丝探索进入左侧岩下窦、海绵窦,保留黑泥鳅导丝,稳定导引导管。微导丝(Transend 0.014in×205cm)带领微导管(SL10 150cm)经左侧颈内静脉到达左侧岩下窦-海绵窦-眼静脉。撤出微导丝,经微导管造影确认微导管头端位于眼静脉。经微导管依次填入弹簧圈(Orbit Galaxy 5mm*15cm;Orbit Galaxy 5mm*15cm;Orbit Galaxy 3.5mm*9cm;泰杰伟业7mm×30cm;泰杰伟业8mm×20cm;泰杰伟业5mm×30cm;加齐生物7mm×30cm;加齐生物7mm×30cm;泰杰伟业5mm×15cm;泰杰伟业5mm×15cm)。间断经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总动脉造影证实:左侧海绵窦-眼静脉显影消失,正常动脉显影良好。遂将微导管、导引导管撤出体外。手术结束。股动脉使用血管封堵器(Cordis ExoSeal 6F)封堵穿刺点,并压迫器加压。股静脉加压。患者麻醉清醒后拔除麻醉插管。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清楚,四肢肌力正常,术后安返病房。
泥鳅导丝通过岩下窦
微导管到位后造影
弹簧圈栓塞后造影(LCA)
弹簧圈栓塞后造影(RCA)
术后讨论: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方式主要包括经动脉和经静脉入路。海绵窦区DAVF大多供血动脉迂曲、细小,微导管难以到达病灶,治愈率较低。经静脉入路相对安全、简单、治愈率较高。静脉入路包括经岩下窦入路、经眼上静脉入路等。岩下窦至海绵窦的路径较短,窦壁较坚韧,不易损伤。眼上静脉入路存在眼上静脉损伤、眼部水肿、充血、感染等风险。该例患者术前造影提示同侧岩下窦不显影,可能的原因包括窦发育不良、血栓形成等。考虑到岩下窦入路的优势,我们仍然首先尝试开通同侧岩下窦。术中应用泥鳅导丝轻柔探索进入左侧岩下窦、海绵窦,保留黑泥鳅导丝,稳定导引导管。微导丝带领微导管经左侧颈内静脉顺利到达左侧岩下窦-海绵窦-眼静脉。经微导管弹簧圈栓塞左侧眼静脉及海绵窦。术后造影提示左侧海绵窦及眼静脉显影消失。患者术后症状好转,结膜充血水肿消失,无并发症。


刘爱华
作者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神经介入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党建书记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神外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青科协生物医药常务秘书长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擅长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与脑血管畸形等微创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先后获省部级奖7项,先后承担国自然、科技部等课题1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7篇(Neurology、Stroke等SCI论文62篇),已获发明国家专利4项,培养硕士生14名,博士生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