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近几日冷空气呼啸而来,一夜之间,天气变样,大地回寒。好多小伙伴都在朋友圈发出感叹,“‘倒春寒’来了,你那里下雪了吗?!”
由于季节转换,昼夜温差加大,血管受冷刺激痉挛,脑血管病患者要特别警惕了!特别是出现以下身体“预警信号”时,更要当心了!

预警信号
1. 面容的异常表现
“嘴歪眼斜”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异常;
2. 突发肢体无力
比如在吃饭时突然拿不住筷子;玩牌时突然拿不住手里的牌;有爱抽烟的不良习惯的患者发病率比较高,可表现为突然夹不住香烟;
3. 言语方面的异常
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表现出言语方面的异常,常常听不懂别人说话,答非所问;有的能听懂别人讲话,但是自己无法表达,讲不出有意义的语句。

为什么脑血管疾病在春季多发?
● 季节变化
气温从寒转暖,人体活动增多,但是机体有时候尚未完全适应这种由静到动的变化,就像运动时候热身不够容易拉伤,身体耐受超过极限就会出问题。
● 血压变化
春季的血压变化在一年当中属于比较显著的一个时间段,如果不加关注,常常会导致一些不适,严重时有可能引起脑血管病的发作。

远离“脑血管意外”从合理用药开始
防治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意外”,首先要调控血压。在服用降压药物时,切忌迅速降压。人体脑组织的血流量主要靠血压维持,多数高血压病是因动脉硬化所致,骤然降压使脑血流量减少,脑灌注突然不足,容易发生脑梗死;另一方面,血流速度的突然下降,血液黏稠度会增加,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淤积而易形成血栓,也易诱发脑梗死。
血压的调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未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应尽量使血压调控在平稳水平,可选择长效或小剂量联合使用降压药,以避免血压波动。
当发生脑梗死时,急性期不主张将血压降至正常,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控血压。

家人突发脑卒中该怎么办?
对于家人可疑突发脑卒中、自测血压迅速升高时,家属不应急于将血压人为用药降至正常值,而应及时联系120请教并及时进行心肺功能的救治,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情适时调控。
除了高血压患者没有及时治疗或间断服药,使血压波动易导致脑卒中之外,另外医生提醒,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伴有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的高血压患者、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等多种危险因素合并更易发生脑卒中。

温馨提示
“倒春寒”会使人体产生不适,特别是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以及老人。当气温骤降时注意添衣保暖,特别要注意手、口、鼻部位的保暖;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还要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