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0日发布 | 1564阅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美国麻省总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学术交流会圆满举办

Bamboo

2021年3月17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美国麻省总医院神经外科系列病例讨论会议第四次会议在云端举行。会议由麻省总医院神经外科Jeffrey Schweitzer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亮教授主持,麻省总医院神经外科Bob Carter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和毛颖教授担任临床指导,本次会议重点讨论脊髓脊柱肿瘤治疗方法,美国麻省总医院Jean-Valery Coumans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车晓明教授团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进行介绍,详细讲解病例诊疗经过和可行的治疗策略,并分享对类似病例的临床治疗经验。






首先,美国麻省总医院Jean-Valery Coumans教授首先带来病例:一例血管母细胞瘤病例。这是一名64岁男性患者,因进行性左侧肢体乏力2年就诊,有单侧视网膜血管瘤激光治疗史,入院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脊柱C4-5,T2及L2有明显增强病灶。病例展示中,Coumans教授及其同事介绍了这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完整就诊过程及术前检查,术前血管造影及栓塞情况,并详细分析了手术策略、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及患者预后,引出关于该病例手术时机、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及可能替代策略等方面的讨论。


Schweitzer教授对该病例术前栓塞的必要性等方面提出了问题,Coumans教授表示对于该类患者,尤其大型的肿瘤,术前血管造影及栓塞能够增加手术安全性,更好的对脊髓进行保护。



随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车晓明教授分享: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该患者是一名61岁女性,右上肢麻木3个月,无排尿障碍或排便困难。对患者进行了肌肉力量、VAS、JOA评分、McCormick分级等检查,MRI检查提示C1髓内肿瘤占位。对大型的或累及延髓的肿瘤,通常要进行DSA造影,该患者DSA提示肿瘤性质为血管母细胞瘤,采用后正中入路进行肿瘤切除。


对该病例,车教授总结指栓塞需要根据肿瘤特征及造影情况决定是进行,并不作为常规选项。如果肿瘤体积比较大,位于脊髓腹侧或腹外侧方,术中显露肿瘤困难,而且肿瘤供血动脉也主要在肿瘤腹侧的患者,则进行术前栓塞。此外,在血供未充分减少时不宜切除肿瘤,在供血动脉未完全阻断时不宜闭塞引流静脉。


自由讨论环节,Carter教授对双方提出关于术中是否使用ICG血管造影的疑问,尽管目前有少量文献报道在脊髓肿瘤中使用ICG血管造影,也许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明确ICG血管造影在脊髓脊柱肿瘤中的实用性。此外,陈亮教授、Coumans教授团队及车晓明教授团队就术中监测及脊髓功能定位等方面的进展也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最后,Schweitzer教授总结指出,两个团队带来的病例都非常有价值,展示了类似但又有所不同的手术策略,患者都获得了良好的预后,并期待下次脑外伤主题学术交流会再见。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