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5日发布 | 1205阅读

急诊支架取栓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颈内动脉末端栓塞性脑梗死

陈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简要信息


基本信息

男,45岁


发病时间

2019-01-28 10:30


症状

突发言语不能和右侧肢体无力


到院时间

2019-01-28 11:30


NIHSS

16


既往史

糖尿病、高脂血症

2019-01-17行左上肺癌切除术


个人史

吸烟(20-40支/日)和饮酒20余年


辅助检查

急诊心电图:窦性心律



急诊多模式CT


2019-01-28 12:21





头颅CT平扫:ASPECT-3





△头颅和颈部CTA: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CTP: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范围严重低灌注




△头颅CT平扫多平面重建:左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近端高密度征,提示新鲜红色血栓



初步诊断



1.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区)

2.左侧颈内动脉远端和大脑中动脉闭塞

3.肺癌术后

4.糖尿病

5.高脂血症



治疗决策



1.虽然发病4.5小时内,但近期肺癌切除病史是静脉溶栓禁忌。

2.发病6小时内和NIHSS-16符合急诊血管内治疗指证,但ASPECT小于6不符合指证,难以明确患者是否能从急诊血管内治疗获益。





经和患者家属沟通后,家属态度积极,同意行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急诊介入治疗


2019-01-28 14:15穿刺成功

普通肝素3000单位





△采用同轴技术将6F长鞘(90cm,Cook)头端送至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近颅底部,造影: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闭塞(橙箭)



△微导管(Rebar 27)和微导丝(BMW)导引下将中间导管(Navien 072,105cm)送至海绵窦段水平部,取栓支架(S AB 6*30mm)释放于左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主干,造影:闭塞部位再通,局部狭窄




△约5分钟后回收支架,取出少量血栓,造影: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显影,但远侧仍然闭塞




△微导丝/微导管导引下,将中间导管至于左侧颈内动脉闭塞位置(橙箭),反复负压抽吸,但未能抽出血栓




△中间导管抽吸后造影:左侧颈内动脉仍然闭塞




△再次于左侧颈内动脉远端和大脑中动脉主干释放取栓支架






△约5分钟后第二次取栓,再次取出少量血栓,造影:闭塞位置血栓进一步减少,左脉络膜前动脉显影(橙箭)




△第3次于左侧颈内动脉远端和大脑中动脉主干释放取栓支架




△第3次回收支架,取出少量血栓,造影: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再通,左侧大脑中动脉近段闭塞




△于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释放取栓支架





△采用SWIM技术,将中间导管送至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负压下回收支架,取出小块血栓,而后负压反复抽吸中间导管,吸出大块红色血栓,造影: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再通,分支显影良好




△取栓支架取出的血栓




中间导管吸出的血栓




术后即刻CT





△术后即刻CT:左侧半球皮质和基底节高密度,考虑造影剂渗出






术后18小时,复查CT过程中患者症状加重,出现脑疝症状:双侧瞳孔不等,昏睡;予以快速注射甘露醇后,双侧瞳孔恢复正常等大。

紧急联系神经外科行去骨板减压术。






术后18小时多模式CT


2019-01-29 10:00




头颅CT平扫:左侧半球大范围低密度梗死,水肿明显,左侧侧脑室受压,中线向右侧明显移位




头颅CTA:左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显影良好






△脑CTP:左侧半球血流灌注已恢复




去骨瓣术后CT


2019-01-30




去骨瓣后CT:中线移位较术前减轻





住院期间经充分评估,未发现心源性栓塞来源,该患者脑卒中机制考虑为:恶性肿瘤所致血液高凝状态。

住院期间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并行早期康复治疗,出院mRS:5。






MRI


2019-03-19






△头颅MRI:左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修复期表现,局部组织软化坏死萎缩,去骨瓣区域头皮组织塌陷




△头颅MRA: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管较对侧稍细小,远侧分支显影较对侧差,考虑大面积梗死后供血需求降低所致





出院后经积极康复治疗,发病3个月mRS:2。


简要评析


1.众所周知,颈内动脉末端栓塞患者预后极差,尽早开通闭塞可能改善预后。然而,本患者虽然到院时间在4.5小时内,但近期肺癌手术属静脉溶栓禁忌;又因为ASPECT评分低,急诊血管介入治疗获益可能性小。上述因素使得治疗决策非常困难。


2.经和家属沟通后,家属表示患者年轻,是家庭支柱,态度积极,愿意尝试血管内介入治疗。故对于获益不明确的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急诊血管内治疗,需要充分的沟通,尊重患者家属意愿。


3.此病例因颈内动脉远端和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负荷较大,经支架取栓联合血栓抽吸,最终使得闭塞血管获得完全再通,治疗过程艰难。


4.考虑到血栓负荷大,故选择了内径较大的Navien 072中间导管。因患者年轻,血管无明显迂曲,Navien 072在支架锚定下能送至大脑中动脉主干,并表现出优异的抽吸大负荷血栓能力。


5.该患者术后短时间内脑水肿明显,出现脑疝,考虑机制是:梗死面积大,闭塞血管开通后再灌注加速了脑水肿发生;幸运的是,经及时的去骨瓣减压后,病情趋于稳定。


6.最终,经积极康复治疗,患者于发病后3个月获得好于预期的结局,mRS:2。


7.患者获得较好短期预后的因素:第一,虽然最终梗死范围较大,但开通闭塞血管还是能够挽救一部分脑组织细胞功能,为以后的功能代偿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在脑疝早期积极药物和手术治疗,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的二次损伤;第三:急性期住院期间治疗管理得当,未发生不良并发症,为早期康复训练创造了机会;第四,患者年轻,家属救治意愿强烈,患者和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8.本病例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情况取决于多个因素:社会治理水平、患者家属认知、经济条件、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效率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缺失,都有可能导致不良预后。


9.此病例还表明,对于已大面积梗死的颈内动脉远端闭塞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联合早期去骨瓣减压,并配合积极的内科治疗和康复训练,获得短期良好预后也是有可能的。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