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0日发布 | 735阅读

宫剑教授病例分享(九): CT检查对于儿童颅脑肿瘤诊断的重要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

宫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2020年6月接诊一位来自深圳的12岁男性患儿(身高160cm,体重58kg),主诉右侧肢体力弱,伴走路不稳、言语不清、阵发性抽搐近10月持续不缓解,来院就诊。患儿辗转于全国多家知名医院,经过各种检查甚至活检,仍无法确切诊断。由于长期诊断不明,一直按照内科疾病治疗,效果不佳。门诊就诊时,在患儿近半年堆积如山的影像资料中,居然找不到一张颅脑CT影像。遂在我院行头颅CT,可见明确钙化影,提示“左额岛、双额叶皮层下多发占位”,多发胶质瘤可能性大。初步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左额颞顶、脑岛、双额), 低级别胶质瘤。


图1术前MR及CT,占位存在明显钙化


根据计划,于2020年6月19日行左颞顶开颅病变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色黄、质韧、血供丰富、边界不清,钙化部分呈黄韧样改变,由于肿瘤多发,弥漫性生长,难以全切,遂完成镜下肿瘤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星形细胞瘤(WHOⅡ级),GFAP(+),Olig-2(少许阳性),Ki-67(部分2-5%,部分8-10%),P53(-),ATRX(部分阳性),IDH1(-),NeuN(神经元阳性),H3K27M(-),Syn(+),EMA(部分+),L1CAM(部分+)。术后患儿恢复好,术后十天顺利出院,回深圳当地后续治疗。


图2术中所见,肿瘤色黄,质韧


图3术后MR及CT,提示左顶部钙化切除满意


治疗体会:


本例患儿就诊历时八个月,足迹遍布全国,花费数十万,居然连诊断都不明确,治疗更无从谈起。令人惊奇的是,在浩如烟海的影像资料里,居然没有一张CT片。我们知道,CT对肿瘤钙化高度敏感,是磁共振难以比拟的。颅内星形细胞瘤,15-20%的病例可合并斑点状钙化1,CT可以明确诊断。


患儿没有进行颅脑CT检查,原因无非有二:主诊医生对CT的意义认识不清,或家长顾虑CT辐射而拒绝检查。本例属于后者。


广大患儿家长们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是:磁共振花费大就是先进,CT便宜且有辐射应尽量避免。在此需要着重阐明,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儿童颅内肿瘤的诊断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磁共振对于脑组织的观察细致敏锐,而CT对与出血、钙化、骨质病变则更为特异,二者应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根据我国《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诊断参考水平》,每次头颅CT辐射剂量大概是2mSv,对于儿童,剂量还会相应减低。孩子在进行头颅CT检查时,虽然存在低剂量辐射,但这与明确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术后动态监测相比,辐射的危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头颅CT检查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应刻意回避,以免造成误诊、漏诊,甚至因延误诊治而给患儿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1. 鱼博浪,《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鉴别诊断(第3版)》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