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张鹏
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TC)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在aSAH患者中,发生率约为1%,主要发生于神经功能严重损害的女性患者,具有较高的残疾率和死亡风险。TC是一种可逆性心肌病,表现为短暂的心室中段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性室壁运动异常、肌钙蛋白升高、T波倒置和ST段抬高等。T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脑动脉瘤破裂后儿茶酚胺急剧释放引起心肌损害有关。aSAH患者并发TC的最佳治疗也不确定;文献报道指出,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s,IABP)可增强心肌功能,治疗血管痉挛。但IABP在TC患者中的应用和疗效仍存争议,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圣约瑟夫医院和医疗中心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神经外科的Joshua S. Catapano等研究aSAH患者并发TC的危险因素以及使用IABP治疗的预后,结果发表于2020年9月的《J Neurosurg》在线。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颜华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常并发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和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s,DIND)。研究表明,aSAH患者使用尼莫地平可降低脑梗死发病率、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认为尼莫地平的标准疗程为21天。aSAH患者脑血管痉挛高峰期是发病后3-14天,因此尼莫地平应用是否需要给药21天,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神经外科的Jennifer D. Sokolowski等分析aSAH发病后尼莫地平疗程长短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发表在2020年10月的《Clin Neurol Neurosurg》在线。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汪耿夫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常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DND)和脑梗死。肝素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分子,可与许多带正电荷的分子相互作用。除抗凝和抗血栓作用外,肝素还具有抗炎作用,能与促炎因子结合,进而防止白细胞外渗及中和活性氧等。啮齿类动物的SAH模型研究显示,肝素可减轻脑水肿、神经炎症、脱髓鞘和跨突触神经细胞凋亡。有关aSAH的综述指出,肝素可以拮抗aSAH激活的大部分病理生理机制,从而成为一种多靶点的抗炎治疗药物。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Matthew J. Kole等进行队列比较研究,评估小剂量静脉注射肝素(LDIVH)改善aSAH患者预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发表在2020年12月的《Neurosurgery》在线。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汪耿夫
约2%-4%成人存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其中大部分为<7mm的小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前大多先要增大。目前尚无药物可以防止动脉瘤增大或破裂。有观察发现,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动脉瘤增大和破裂风险较低,可能是阿司匹林对动脉瘤壁具抗炎作用。但对UIA增大的影响仍不清楚。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曹勇等分析阿司匹林与<7mm的UIA增大的关系,结果发表在2020年9月的《Stroke》在线。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汪耿夫
目前,颅内动脉瘤(IA)的病因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马凡综合征(MFS)是与IA形成相关的遗传性疾病,未破裂IA指南指出MFS是IA的高危因素。然而,IA与MFS之间的相关性仍有争议。在大规模的MFS队列研究中,报道IA发病率及其特征的文献很少。韩国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江南医院放射科的Jae Ho Kim等通过脑影像学成像评估MFS患者IA的发病率和特征,并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发表在2020年12月的《Stroke》在线。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李磊
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后,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可增加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在发生症状性脑积水需要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的情况下。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医生不中止DAPT,进行VPS;而部分医生考虑DAPT药理作用,采用替代方案中止DAPT数天。韩国京畿道武装部队首都医院创伤中心的Jang Hun Kim等评估停止DAPT治疗5天,采用布洛芬替代疗法对于血管内支架植入并行VPS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相关结果发表在2020年07月的《Clin Neurol Neurosurg》在线。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马晓晔
饮酒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相关性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不少人认为适度饮酒可能有益,而大量饮酒是有害的。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酒量、平均每日或每周酒精摄入量上;但即使在平均饮酒量相似的个体中,饮酒模式可以不同。目前尚不清楚饮酒模式的差异是否会影响饮酒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神经科的Seung-Hoon Lee等分析饮酒模式对中年人缺血性卒中的影响,以及评估随着时间的推移,饮酒模式与中年人缺血性卒中风险的相关性,文章发表在2020年11月的《Stroke》在线。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张鹏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颜华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张鹏
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是颅内常见的动脉瘤,易破裂,解剖复杂;需要多种放射学成像技术对动脉瘤进行三维血管重建评估解剖特征和制定治疗方法。近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包括神经外科,是经济有效的显现复杂解剖结构的方法,有助于手术者对动脉瘤解剖特征的理解和增强手术信心。德国威滕/赫德克大学健康学院医学中心的Samer Zawy Alsofy等分析VR技术在展现未破裂ACoA动脉瘤的解剖和制定手术计划的作用,结果发表在2020年12月的《Brain Sci》在线。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任斌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李磊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颜华

RNF213基因分析可预测成人烟雾病血运重建术后的迟发性过度灌注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任斌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张鹏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是治疗烟雾病(MMD)的有效手术方法,吻合术后患者脑血液动力学参数得到改善。日本札幌医科大学医学部神经外科的Tomoyoshi Kuribara等利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FD)原理的建模工具评估血管移植段的术前血流量与烟雾病血运重建后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表于2020年11月的《J Stroke Cerebrovasc Dis》在线。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张鹏

无目击者或超过治疗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施行静脉溶栓治疗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李磊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颜华

(点击标题跳转原文↑↑)
编译:朱磊
TIPS!
APP首页频道可个性化编辑和排序,关心#脑血管#,就锁定“脑血管”频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