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18日发布 | 1899阅读

硬脑膜静脉窦狭窄:为什么要区分内源性还是外源性?

李冬辉

浙医二院长兴院区

方亦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自美国和法国的Sundararajan S H等人开展了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特发性颅高压和孤立的静脉搏动性耳鸣两组患者间静脉窦狭窄的不同,提倡在影像学诊断时报告这种狭窄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有利于患者日后的诊治。该研究已予2021年1月发表在《Am J Neuroradiol》


——摘自文章章节

【REF: Sundararajan SH, et al.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21; doi:10.3174/ajnr.A6890】



引言


特发性颅高压又称为假性脑瘤或良性颅高压,病因可能是硬脑膜静脉窦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脊液吸收障碍。硬脑膜静脉窦狭窄可以是内源性狭窄或外源性狭窄。内源性狭窄是指内部充盈缺损,例如蛛网膜颗粒引起静脉窦狭窄。外源性狭窄指相邻脑实质对静脉窦的压迫。

尽管特发性颅高压和孤立的静脉起源的搏动性耳鸣中都会存在静脉窦狭窄,但以前的研究很少区分狭窄的类型以及狭窄类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

硬脑膜静脉窦狭窄与特发性颅高压和孤立的静脉搏动性耳鸣有关。然而,将狭窄定义为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实用性仍不确定。这项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有症状的特发性颅高压和搏动性耳鸣患者的术前影像学,对狭窄进行分类,评估狭窄类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同时回顾在这些情况下其他常见影像异常出现的频率。

来自美国和法国的Sundararajan S H等人开展了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特发性颅高压和孤立的静脉搏动性耳鸣两组患者间静脉窦狭窄的不同,提倡在影像学诊断时报告这种狭窄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有利于患者日后的诊治。该研究已予2021年1月发表在《Am J Neuroradiol》。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受静脉窦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这些患者均在术前3个月内做了MRV,在手术时进行常规的脑静脉造影。在计划干预前,将患者分为特发性颅高压组和孤立的搏动性耳鸣组。

特发性颅高压组的诊断标准为侧卧位腰穿压力≥25cm H2O,并由眼科医生评估视乳头水肿。搏动性耳鸣组组的诊断标准非常严格,患者有搏动性耳鸣的临床症状,且影像提示同侧静脉窦或优势静脉窦至少有50%的狭窄,排除以下情况:1.非横窦异常引起的搏动性耳鸣;2.患有耳科疾病、非搏动性耳鸣或自发性脑脊液漏;3.任何程度的视乳头水肿;4.腰穿压力≥25cm H2O。采用“耳鸣残障清单”评估脉搏性耳鸣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的内源性狭窄是指内部充盈缺损,比如由蛛网膜颗粒引起的狭窄。外源性狭窄指相邻脑实质对静脉窦的压迫。如果内在狭窄发生在外源性狭窄之前,则总体狭窄仍归为外在狭窄。具体见图1。

图片1.png
图1. A,轴向MRV,显示横窦的外在狭窄(白色短箭头)。B,增强的3D-MRV图像显示了狭窄后的乙状窦扩张(弯曲的白色箭头)。C,随后的静脉造影证实了相应部位的横窦处狭窄(白色箭头)和乙状窦处 扩张(弯曲的白色箭头)。D,轴向MRV显示蛛网膜颗粒引起的内源性狭窄(黑色箭头)。E,MRV显示横窦处囊状静脉瘤(弯曲的黑色箭头)。F,静脉造影确认狭窄(黑色箭头短)和相应部位的囊状动脉瘤(弯曲黑色箭头)。

采用TOF和增强影像的拉直血管视图和3D重建,可以更好地显示静脉窦解剖结构和狭窄,见图2。

图片2.png
图2. 在乙状窦处单击2次选择血管分析起点(短箭头)。B,在上矢状窦(长箭头)处单击2次选择血管分析终点(短箭头)。C,3D体积渲染的血管分割。D,流明视图显示拉直的血管分割。

结果

该研究共分析了115例特发性颅高压患者(107例女性,平均年龄32.8岁)和43例搏动性耳鸣(41例女性,平均年龄38.1岁)的影像学,这些患者随后都接受了血管内治疗。在搏动性耳鸣队列中一共有45个横窦异常,因为2例患者为双侧支架置入(表1-3)。无论哪个队列,所有内源性狭窄的患者都有一个单一的蛛网膜颗粒或位于横窦和乙状窦交界处的一簇蛛网膜颗粒。同样,两个队列中所有患有外源性狭窄的患者均来自相邻脑实质的压迫,从横窦延伸至乙状窦。

表1
图片3.png

表2
图片4.png

表3
图片5.png

结论

在该队列中,大多数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均患有外源性静脉窦狭窄,而大多数搏动性耳鸣患者均患有内源性静脉窦狭窄。作者建议在标准化的MRV报告中将静脉窦狭窄亚型报告为内源性或者外源性。在影像学上了解和报告这些亚型可能会减少对潜在症状性静脉窦狭窄的认识的不足。相应地,这可以允许对特发性颅内高压和搏动性耳鸣的患者进行更好的多学科讨论,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关注特发性颅高压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高压1例

 静脉窦支架置入治疗特发性颅高压的预后分析

 静脉窦支架成形术Meta分析——药物无效的特发性颅高压患者的新选择


微信截图_20210218162149.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