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10日发布 | 5028阅读

The Future is NOW! ——机器人手术显微镜联合镜下导航赋能精准神经外科

陈晓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达人收藏

神经外科手术精细及复杂程度非同一般,显微镜设备与导航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神经外科手术中病灶的精准定位。精确、灵活、快速、微创的高度统一,使得导航联动显微镜能够赋能精准神经外科,极大提高了手术精确度,从而能实现“病变切除最大化,神经功能创伤最小化,病人恢复最佳化”的战略目标。


为推进创新技术手段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提高我国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水平,神外资讯有幸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陈晓雷主任,和大家分享这台助力精准神经外科的导航联动蔡司KINEVO 900机器人手术显微镜。

 

镜下导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早期的镜下导航系统比较原始,但即使是第一代镜下导航系统,也已经能够把病变的轮廓,进行镜内投射,显示到显微镜的目镜中。今天,蔡司KINEVO 900的镜下导航模块色彩更丰富,形状更立体。


镜下导航有很多好处。第一,医生提供一个更全面的关于病变及其周边功能结构的信息在没有镜下导航时,通常需要使用导航棒描绘肿瘤边界形状,确定的形状往往是方形或圆形,难以反映肿瘤的真实面貌,也不利于术者根据合适的肿瘤形状设计切口,有可能为患者带来额外的伤害。此外,对于深部肿瘤,导航棒的指向角度不同,有可能导致对肿瘤定位的错误,一旦开颅的部位定位错误,无法满意暴露病灶,就只能再延长切口,增加了患者的创伤。有镜下导航,肿瘤的轮廓就能够直接投射在患者的头皮上,有助于准确、快速地描绘病变的体表投影,并据此对手术切口进行最恰如其分的个性化设计。


第二,镜下导航不会明显地中断医生的工作流程。在微创手术时代,脑深部病变手术常常采用又深又窄又长的通道。使用导航棒会带来反光球干扰、放置不当等问题。但是有镜下导航就不一样,它能把显微镜的物理焦点变成虚拟的导航棒尖端。只要把这一物理焦点对准想要了解的部位,导航上就会显示出显微镜到达的部位,并将多模态导航的信息投射到显微镜目镜中。这时术者就可以直接在显微镜下看到手术区域与病变的方位关系及周边的重要功能结构。借助增强现实镜下导航技术,术者不用停下手术操作,不会明显的打断外科的工作流程。


显微镜整合导航的效果绝对是1+1>2。比如在做一些锁孔显微手术时,如果没有导航联动功能,就必须进行人工调整。这一过程涉及显微镜调整手术通道、重新调焦等多个动作,将会耗费较长时间。但如果有导航联动功能,就很方便快捷。当术者进行完一个入路的操作后,只需要把导航棒指向准备下一步处理的地方或是指向新的手术通道方向,显微镜就能自动拟合到新的角度,并且对焦到导航棒尖端的平面,提供一个清晰的视野。此外,手术中,有时候患者的头位和体位会有变化。如果没有导航联动,就需要进行一系列调整患者床头、解锁显微镜、调整镜头、照射目标区域再调焦等动作。但如果有导航联动功能,就很简单,先调整好患者头部,随后显微镜会自动拟合导航方向,并对焦到导航指点平面。无论是患者头位改变了,还是床的位置变化了,都可以利用导航联动功能,快速地让显微镜观察到术者需要观察的位置,并保持最佳镜头焦距。


新年更多干货,快往下看!

除了细致地分享自己的经验,陈晓雷主任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展示了蔡司KINEVO 900机器人手术显微镜镜下导航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校准的过程。同时,也让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神经外科中的AR(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了解了病变、锥体束等重要组织结构是如何投射到患者头皮上,并进而快速精准地帮助术者确定术野情况。




专家介绍

陈晓雷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副主任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六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5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术中磁共振和多模态神经导航下的脑重要功能区手术以及神经内窥镜手术。200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和多模态神经导航的临床工作,所带领团队是该方面国内手术数量最多,经验最丰富的小组。2004年自德国归国后,积极开展了神经内镜手术。2008年在国内较早地开发了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治疗的完整临床工作流程,并研发了相应的器械(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在国内200余家医院临床常规使用)和定位技术

1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