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切开暴露CCA/ICA/ECA备用。
翼点开颅如常规,分离STA前后支备用。
先在颞叶表面做一支STA-MCA搭桥,因额叶表面搭桥会影响额叶牵拉和动脉瘤暴露,暂缓(受体管壁健康,吻合难度小,需要时可以快速完成吻合)。
牵开额叶暴露动脉瘤过程如常规,证实为BBA。幸运的是,血泡位于上壁(易于暴露),范围不大(累及血管周径<90°),而且临近管壁基本正常,无明显硬化或斑块,弹性尚可。因后交通动脉没有代偿,临时阻断ICA、M1及A1后可将动脉瘤孤立,完全控制血供。取直角夹塑形夹闭成功,载瘤动脉有狭窄,但多普勒证实管腔仍保持通畅。
担心瘤夹滑脱,取自体硬脑膜环绕病变节段ICA,另取一枚瘤夹夹闭该硬脑膜环,包裹瘤体,并加固第一枚瘤夹,相当于血管外支架。
另取生物胶及自体筋膜填充于硬脑膜支架的内外侧,进一步加固上述外支架。
复查造影证实瘤体夹闭完全,虽然载瘤动脉有轻度狭窄,但术中持续电生理监测无异常,且前述STA-MCA对颞叶血流有补充,未行额外的搭桥。
手术体会
徐斌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亚洲澳洲神经外科协会(AASNS)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席
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CNS)执委
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脑血管病诊疗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委员
意大利海外神经外科导师
多个国家级专业学会委员、多本国际杂志评审专家,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医疗及基础研究,尤其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烟雾病的血管吻合手术,已完成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近8000例
廖煜君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博士研究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亚专业组青年骨干,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师从毛颖、徐斌教授,从事脑脊髓血管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可独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研究方向为烟雾病的临床和基础,作为编写秘书全程参与“烟雾病中国专家共识”的讨论和定稿,在烟雾病的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及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烟雾病的血管新生,参与课题“个体化脑血管重建治疗复杂脑血管病”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六完成人)。参与编写《现代神经外科学》、《surgical techniques in Moyamoya vasculopathy: tricks of the trade》等多部国内外专著,在烟雾病国际大会(2015)、WFNS中期会议、首届中国烟雾病大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专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