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0日发布 | 1296阅读

IDH野生型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姬康祁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邱天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陈灵朝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Pamela Franco等对2005年至2017年期间在该医学中心诊治的ccGBM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肿瘤切除和辅助治疗IDH野生型ccGBM的疗效和预后。结果发表在2020年10月《Acta Neurochir》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Franco P, et al. Acta Neurochir (Wien). 2020 Oct 23. doi: 10.1007/s00701-020-04623-z.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ccGBM)是少见的恶性脑肿瘤,临床症状发展快,预后差。长期以来,手术治疗效果差。最近研究表明,广泛切除可以提高ccGBM患者的生存率,但缺乏分子学特征方面的研究。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Pamela Franco等对2005年至2017年期间在该医学中心诊治的ccGBM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肿瘤切除和辅助治疗IDH野生型ccGBM的疗效和预后。结果发表在2020年10月《Acta Neurochir》在线。


研究方法



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生长模式,或多或少侵犯两侧大脑半球。最常见的位置在额叶,也可以在顶叶和枕叶。如果两个半球浸润几乎相等,则称为蝶形胶质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为定向障碍、局灶性癫痫、昏迷或沉默状态。由于肿瘤侵犯功能区,全切除难度很大。过去倾向于肿瘤活检诊断和分子基因检测。最近研究表明,在不加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下,ccGBM切除术可以延长总生存期。
 
作者通过MRI成像筛选年龄大于18岁,组织病理学和分子基因分析证实的IDH野生型ccGBM患者,分为肿瘤全切、次全切和立体定向活检三组。30例(54.6%)患者通过活检确认组织学诊断,其中50%接受单纯化疗或放疗加化疗。25例患者行肿瘤切除,其中8例全切除,17例部分切除。肿瘤切除术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其占位效应。手术组和活检组患者的术后KPS均明显改善;3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发现,活检组和次全切组KPS<80的患者数量不断上升,而全切组在3个月内60%的患者KPS>80,12个月内仅5例KPS>80,与其他组没有明显差异。多种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全切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优于次全切组和活检组。即使是肿瘤最大化切除也减轻占位效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切除IDH野生型胼胝体胶质瘤是可行的,可以显著改善总生存期。最大程度切除肿瘤,不一定导致神经功能的恶化。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