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急诊科的Lawrence M. Lewis等开展研究,目的是确定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泛素C末端水解酶L1血清浓度监测可预测mTBI患者急性神经功能预后不良,即在伤后或伤后6个月内需要颅内压监测、开颅手术、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或因脑损伤而致死亡,相关结果发表在2020年09月的《J Neurotrauma》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Lewis LM, et al. J Neurotrauma. 2020 Dec 15;37(24):2624-2631. doi: 10.1089/neu.2020.7071. Epub 2020 Sep 14.】
头部损伤是急诊科(ED)就诊的常见疾病,大多数为轻型颅脑创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即GCS评分为13-15分。神经生物标志物可以判断mTBI患者是否需要急诊头颅CT检查。但使用神经生物标志物预测mTBI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报道很少。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急诊科的Lawrence M. Lewis等开展研究,目的是确定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或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血清浓度监测可预测mTBI患者急性神经功能预后不良,即在伤后或伤后6个月内需要颅内压监测、开颅手术、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或因脑损伤而致死亡,相关结果发表在2020年09月的《J Neurotrauma》在线。
该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试验纳入穿透性头部损伤后6h内至ED就诊、GCS评分为13-15分的年龄18-95岁成年患者。在受伤后6h内,患者经头颅CT扫描和静脉采血测定生物标志物浓度。并在最初24h内每4h重复一次血清采样和GCS评分。研究者使用美国FDA批准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伤后6h内初始血样和伤后6-12h采集重复样本。采用Wilcoxin双样本检验比较急性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CT阳性患者与无急性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CT阳性患者之间两种生物标志物的初始和连续血清浓度。
结果提示,145例患者具有足够的数据可进行分析;其中,69例为CT阳性,74例为CT阴性,2例CT不确定。5例出现急性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急性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CT阳性患者伤后<6h的初始GFAP和UCH-L1的中位血清浓度显著高于无急性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CT阳性患者,GFAP:5237pg/mL(IQR:4511,8180):283.5pg/mL(IQR:107,1123)(p=0.026);UCH-L1:3329pg/mL(IQR:1423,5010):679.5pg/mL(IQR:363,1100)(p=0.014)。伤后6至12h的血清检测结果显示,急性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的UCH-L1血清浓度显著高于无预后不良组,1088pg/mL:374pg/mL(p=0.041)。在损伤后6-12h时间范围内,预后不良组与无预后不良组的CT阳性患者之间的GFAP未显示显著性差异。
最后,作者指出,该项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CT阳性mTBI患者的GFAP和UCH-L1的初始血清浓度显著高于无急性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CT阳性mTBI患者。伤后6~12h复测两组的UCH-L1得到同样结果,但GFAP的血清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