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曹勇等分析阿司匹林与<7mm的UIA增大的关系,结果发表在2020年9月的《Stroke》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Weng JC, et al. Stroke. 2020 Oct;51(10):3045-3054. doi: 10.1161/STROKEAHA.120.029967. Epub 2020 Sep 3.】
约2%-4%成人存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其中大部分为<7mm的小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前大多先要增大。目前尚无药物可以防止动脉瘤增大或破裂。有观察发现,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动脉瘤增大和破裂风险较低,可能是阿司匹林对动脉瘤壁具抗炎作用。但对UIA增大的影响仍不清楚。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曹勇等分析阿司匹林与<7mm的UIA增大的关系,结果发表在2020年9月的《Stroke》在线。
该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315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伴<7mm的UIA患者。纳入标准,1经MRA、CTA或DSA确诊UIA,其最大直径≥2mm和<7mm;2症状性ICVD(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无症状ICVD(脑CT/MRI影像学确诊为无症状腔隙性梗死);3年龄18-80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5同意接受MRA或CTA随访。排除1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史或多发动脉瘤史;2有颅内动脉瘤家族史;3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颅内肿瘤、脑积水和高血压脑出血病史;4造影剂过敏;5mRS评分≥2;6UIA呈纺锤状或子囊状;7居住在农村,无法定期随访。记录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和随访信息,包括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和血压水平。阿司匹林每周≥3次服用,包括标准剂量和低剂量。主要预后指标是动脉瘤增大,包括以相同成像方式至少1个方向增长≥1.0mm、以相同成像方式至少2个方向增长≥0.5mm或动脉瘤形态变化,变为不规则。继发结果指标为UIA破裂。动脉瘤破裂通过CT、MRI成像、脑脊液检测或术中由神经外科医生确认。
315例患者中,272例(86.3%)平均随访时间19.6±12.7月,随访期间接受影像学检查。111例(40.8%)患者服用单一低剂量阿司匹林(100mg,每周至少3次),2例(0.7%)患者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经过443.3患者年的随访,31例(11.4%)患者出现动脉瘤增大;无增大生存期为3.0-48.0月,中位数19.0个月。服用阿司匹林的64例男性患者中,2例发生动脉瘤增大;49例女性患者中,3例动脉瘤增大。动脉瘤增大发生率为6.99/100人/年(95% CI,4.92-9.94)。随访期间无动脉瘤破裂。
多因素Cox分析发现,动脉瘤位置(包括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或大脑中动脉,HR=2.89;95% CI,1.22-6.88;P=0.016)、UIA大小5-7mm(HR=7.61;95% CI,3.02-19.22;p<0.001)与UIA增大高风险相关;阿司匹林(HR=0.29;95% CI,0.11-0.77;P=0.013)和血压控制良好(HR=0.25;95% CI,0.10 -0.66;P=0.005)与UIA增大低风险相关。根据3个危险因素,即不易控制的高血压、特定的动脉瘤位置和UIA大小5-7mm,将患者分为三组:低风险组(无任何风险因素),中度风险组(1个风险因素)和高风险组(>1风险因素)。随访第一年,高风险组服用阿司匹林与不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UIA累积年增大率分别达40.0/100人/年和53.3/100人/年。
作者认为,高危患者在第一年UIA增大风险很高,需要进行严密监测;积极的血压控制对降低UIA破裂有益;阿斯匹林治疗和血压良好控制与UIA增大低风险相关,可能是防止微小UIA增大的候选预防药物,其治疗远景需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