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1日发布 | 3699阅读

姬仲: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治疗颅内重度狭窄两例

姬仲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开篇辞 

神经介入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沛嘉医疗旗下的加奇生物致力于为中国神经介入事业做贡献,国产自研产品层出不穷,不断为临床提供解决方案,服务越来越多的病患。嘉介谈作为加奇生物的学术专刊,专注颅内动脉狭窄、急诊取栓及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病例分享。以大咖之言,分享精湛手术技艺和严谨学术态度的同时展示加奇全线产品在临床的精彩应用。


本期嘉介谈以缺血产品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为例,展示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治疗颅内重度狭窄两例,精彩不容错过。




病例1-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性,65岁

因“反复头晕2月余,行走不稳10余天”入院。

简要病史

有高血压病病史7年;

2型糖尿病病史4年,平时血压、血糖控制欠佳。约10余天前因行走不稳就诊。

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双侧椎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多处斑块狭窄;

入院查体:闭目难立症(+);

NIHSS评分:1分(共济运动);

MRS 评分:0分。

术前血管造影

初步诊断

1. 右侧椎动脉V3段次全闭塞;

2. 右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



病例1-治疗经过




术前讨论
患者为颅内外动脉症状性重度狭窄,有行走不稳等后循环缺血表现,有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指征。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 5F Navien中间导管

  • Trevo Pro-18微导管(0.021in×150cm

  • Excelsior XT-27微导管

  • Synchro微导丝(0.014in×200cm

  • Transend微导丝(0.014in×300cm

  • SacSpeed®球囊(3.0mm×15mm)

  • Gateway球囊

  • NEUROFORM EZ3支架(4.0mm×30mm)





手术过程

主动脉弓造影提示Ⅱ型弓


Synchro微导丝及Trevo Pro-18微导管分别越过V3段次全闭塞处及V4段重度狭窄处后将Synchro微导丝送至RPCA。

退出Synchro微导丝,经微导管冒烟确认其位于真腔。经微导管送入Transend微导丝至RPCATransend微导丝送入加奇SacSpeed®球囊(3.0mm×15mm)至RVA V4段重度狭窄处以8ATM压力扩张球囊。复查造影示:RVA V4段残余狭窄约30%。

将加奇SacSpeed®球囊(3.0mm×15mm)再送至RVA V3次全闭塞处,冒烟确认位置后分别予9ATM及13ATM压力分段扩张球囊,复查造影示:RVA V3段残余狭窄约50%。

退出SacSpeed®球囊,沿Transend微导丝送入Gateway球囊送RVA V3段,冒烟确认位置后予11.5ATM压力扩张球囊。V3段残余狭窄约80%,中间可见线样充盈缺损,考虑夹层形成。

退出Gateway球囊。沿Transend微导丝送入Excelsior XT-27微导管(150cm×6cm)至V4段,退出Transend微导丝,沿Excelsior XT-27微导管送入NEUROFORM EZTM3支架(4.0mm×30mm)至V3狭窄处,反复冒烟确认位置后予以释放。

复查造影示:RVA V3段残余狭窄约30%,V4段残余狭窄约30%,TICI分级3级。


病例2-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性,65岁,

因“反复头晕2月余,行走不稳10余天”入院。

简要病史

高血压病病史7年;

2型糖尿病病史4年,平时血压、血糖控制欠佳。约10余天前因行走不稳就诊。

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双侧椎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多处斑块狭窄;

入院查体:闭目难立症(+);

NIHSS评分:1分(共济运动);

MRS 评分:0分。

术前影像检查结果

初步诊断

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次全闭塞



病例2-治疗经过




术前讨论
术前头颅CT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阶段性狭窄,头颅CTP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灌注减少,DS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考虑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次全闭塞,患者为颅内动脉症状性重度狭窄,病灶分布符合低灌注的发病机制,有血管成形术指征,术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充分,狭窄部位较直,应予短球囊分节段、分步扩张,选择SacSpeed®球囊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 8F Guiding

  • 5F Navien(115cm)

  • Excelsior SL-10(0.027〞×150cm)微导管

  • Synchro(0.014〞×200cm)微导丝

  • SacSpeed®球囊(1.75mm×15mm)+(2.5mm×15mm)

  • NEUROFORM EZ支架(3.0mm×20mm)





球囊扩张过程

第一次球囊扩张8ATM压力,复查造影示RMCA M1段残余狭窄约50%。


第二次球囊分段扩张,分别6ATM压力及8ATM压力。

第二次球囊扩张后复查造影:RMCA M1段无明显残余狭窄,TICI分级3级。

植入NEUROFORM EZ支架(3.0mm×20mm)至RMCA M1段原狭窄处。

支架植入后复查造影:RMCA M1段无明显残余狭窄,TICI分级3级。 

手术结束,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恢复良好,继续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氢氯吡咯雷片双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及控制血压治疗。


病例总结

目前对于颅内动脉的症状性狭窄,介入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无论是单纯球囊扩张,还是支架植入。本病例治疗过程中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


1

由于狭窄程度严重,导丝不易通过确定真腔,在病变部位通过微导管超选造影;


2

病变部位迂曲,不易选择较长的球囊,避免扩张时引起动脉大范围的牵拉,以免引起穿支病变;


3

扩张的过程要相对缓慢,球囊顺应性好,可随着压力变化使球囊逐步充盈。SacSpeed®球囊治疗中满足了手术的要求,是一款安全有效的颅内专用球囊。



术者简介

姬仲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现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2005年开始从事神经急危重症工作,2015年开始负责科室神经介入工作。具有丰富的神经重症和介入经验。熟练掌握神经危重症救治各项操作,擅长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治疗、颅内外动脉成型术、颅内外动脉慢性闭塞开通术、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大面积脑梗死救治等。

团队介绍

INTRODUCE

南方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目前共有9人(其中院本部5名)及6名介入护士。所有5名医师均为医学博士,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团队以神经介入结合神经重症为特色,全程主导手术实施、术中监护及围手术期管理。近3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资助3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Stroke、Critical Care Medicine、JCBFM、Neuropharmac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


往期回顾


乔宏宇: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治疗非急性期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再通手术一例

杜志华:症状性大脑中动脉夹层伴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易婷玉: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治疗急性ICAS闭塞再通手术一例

吴云虎:SacSpeed️®球囊用于症状性ICAD颅内血管成形术一例

马争飞: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基底动脉下段闭塞一例

姚智强:加奇Jasper®弹簧圈在分支血管远端动脉瘤中应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嘉介谈

65.1万阅读 | 403内容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