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与大家分享的是《正海-妙术视界》第二百三十四期,由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赵天智、邬迎喜、屈延、高国栋带来的扩大经蝶三脑室颅咽管瘤切除术,欢迎观看、分享。

赵天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颅底脑干病变治疗组组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9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青年医师奖”2018中华医学会 “精艺求菁-神经外科青年医生手术技能大赛”全国决赛脑膜瘤组冠军2018中国医师协会 “第一届神外手术视频展播秀”新锐级认证2017中国医促会“全国神经外科中青年医生脑膜瘤手术技能大赛”全国决赛冠军
临床长期从事颅底神经外科相关领域疾病诊疗工作,熟练掌握颅底解剖知识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坚持以微创理念诊治患者。擅长颅内各种复杂肿瘤(尤其是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如脑膜瘤、听神经瘤、胶质瘤、垂体瘤、颅咽管瘤、颈静脉孔区肿瘤(颈静脉球瘤、后组颅神经鞘瘤等)、海绵窦区肿瘤(三叉神经鞘瘤、胆脂瘤、畸胎瘤等)、海绵状血管瘤、脊索瘤、转移瘤等病变的微创切除,注重全切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正常神经功能;其中听神经瘤保面成功率达90%以上、保听成功率居国内领先水平。
师从美国匹兹堡大学Juan C. Fernandez-Miranda教授,学习并熟练掌握内镜微创手术技术,确保了颅底肿瘤360度无死角显露和全切,最大程度提高全切率同时保障手术安全。师从瑞士苏黎世大学Rosmarie Frick教授,学习并熟练掌握显微血管吻合搭桥技术,为避免术中血管损伤带来的脑缺血坏死提供了安全保证,于西北地区率先开展“高流量颅外内血管搭桥辅助切除复杂颅底肿瘤手术”;带教“唐都显微神经外科培训班”及全国其他显微吻合培训班二十多期,培训各省市神经外科医生两百余名。负责“唐都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解剖培训班”的带教工作,多次担任Takanori Fukushima、Javed Siddiqi等国际知名颅底手术大师的助手进行解剖入路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手术入路经验,确保手术安全。科研方向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项目共六项,获2018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于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8分。主编专著两部,主译《奈特神经解剖图谱》、《神经外科手术解剖学》专著两部,参与人卫版研究生教材《神经外科学》第二版的编写。获专利6项。贺某,女性,21岁。
PRL、LH、FSH(-)
ACTH、CORT(-)
GH(-)
TSH、T3、T4、FT3、FT4(-)
视力视野:无异常


术前CT:鞍上及三脑室占位、垂体柄及漏斗结节部钙化

术前核磁:T1,矢状位




病例特点:年轻女性、无明显异常、肿瘤深在。
“下丘脑-垂体功能保护”为核心的治疗策略。

术前读片:肿瘤与下丘脑关系研判。

术前读片:肿瘤与下丘脑关系研判(MRI T2)。

前部肿瘤与下丘脑之间有脑脊液信号,提示肿瘤未突破下丘脑软膜

肿瘤起源部位与周围膜性结构关系预判与手术指导:

肿瘤分型及预后研判:

肿瘤向三脑室前上生长,必要时需经视神经上方开放终板

鼻腔阶段:单人双手3器械-筷子技术鼻腔处理(精准、术野清晰---无烟无血)
硬膜下阶段:双人四手,精细操作
切除右侧中鼻甲,创造扩大经蝶入路时的内镜径路
右侧-带蒂鼻中隔粘膜瓣
左侧-匹兹堡“Rescue Flap”技术沟通鼻中隔,保留左侧鼻中隔血供
减少硬膜去除---术毕缝合
分块切除肿瘤,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牵拉
内镜抵近观察直视下钝性、锐性分离肿瘤与下丘脑、视神经等界面
术毕缝合重建鞍底,防止脑脊液漏
手术过程

增强,冠状位,肿瘤全切,双侧下丘脑形态可辨(黄色箭头)

增强,矢状位,肿瘤全切,乳头体保留(黄色箭头),粘膜瓣生长良好(红色箭头)

颅咽管瘤 造釉细胞型
术后严密监测24小时出入量、电解质、激素水平,积极纠正异常(多学科MDT)
腰大池引流防止脑脊液漏与脑积水
预防癫痫发作
营养支持


术后内分泌结果及MDT治疗方案

术后肺部情况
无脑脊液漏
视力视野正常
进食较术前增多,体重增加
体温调定点略升高:37.5度,感染指标均为阴性

鼻腔功能康复:每日冲洗鼻腔,定期于耳鼻喉科清理鼻腔
术前读片及对膜性解剖的认识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因素内镜缝合技术是确保患者无脑脊液漏的关键(可耐受剧烈咳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