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发布 | 1315阅读

钟书教授专栏丨人工智能在动脉瘤栓塞微导管塑形中应用

钟书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塑形目的:

所谓微导管塑形,是指通过蒸汽将微导管头端塑成一定角度的弯曲,再用冷水定形。


目的:

①利于管头进入动脉瘤腔;

②管头在动脉瘤内位置稳定;

③防止管头抵住动脉瘤壁造成破裂;

④利用管头的朝向使弹簧圈在瘤腔内适宜地分布。



塑形决定因素:

1.导管类型,Echelon、Headway、SL-10、Prowler14

2.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夹角

3.动脉瘤瘤顶的朝向与载瘤动脉近心端血管弯曲走向


塑形基本原则:

微导管头可以塑一个弯儿,顶多塑两个弯儿,第一个弯儿(远心端的弯儿)顺应动脉瘤体跟载瘤动脉的成角,第二个弯儿(近心端的弯儿)顺应载瘤动脉本身的曲度。一般来说没必要再塑更多的弯儿。


按照管头形状,大致分三种:

①直头(不塑形)

②平面弯儿(单向弯儿:45°预塑形,90°预塑形,J形,C形,猪尾;反向弯儿:S形,Z形)

③立体弯儿(类螺旋)


为保证微导管头端的指向,需要考虑近端载瘤动脉的弯曲“二级弯”的塑形,此外两个弯曲之间的过渡段长度也常常需要考虑。


微导管与塑形针的关系不一定是1:1成型,各类微导管的性能不同。


微导管需要利用加热方式成型,加热时间延长有利于形状稳定,建议不短于20秒,复杂形状则60秒为宜。


直头

动脉瘤瘤体指向与载瘤动脉血流走向一致的各种顶端动脉瘤:

(1)顺行大脑前动脉顶端的前交通动脉瘤-瘤顶朝前

(2)顺行大脑中动脉顶端的M1分叉瘤顶朝外动脉瘤

(3)顺行颈内动脉顶端的动脉瘤

(4)顺行基底动脉顶端的动脉瘤


不建议使用单纯的直头导管:

(1)轻微的弯曲使微导管摆动,有利于均匀致密填塞

(2)微导管摆动,避免动脉瘤壁单一位置持续受力破裂


单弯

动脉瘤指向与载瘤动脉走向弧度一致(通常A1和M1弓背向上)


(1)指向前下方的前交通动脉瘤

(2)指向下方的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

(3)动脉瘤指向与载瘤动脉走向弧度一致的远端动脉瘤


S形

动脉瘤指向与载瘤动脉走向弧度相反(通常A1和M1弓背向上)


(1)指向上方的前交通动脉瘤

(2)指向上方的大脑中分叉动脉瘤

(3)指向上方的颈内动脉终末动脉瘤

(4)指向上方的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或床突上段动脉瘤


大C型

大动脉瘤:

(1)C型头端完全进入动脉瘤囊内,微导管的盘旋有利于均匀填塞

(2)避免微导管头端过早踢出


立体弯

非同一平面内的弯曲:

(1)指向前方或后方的前交通动脉瘤

(2)指向前方或后方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位动脉瘤

(3)偏向的床突段动脉瘤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00916173937.jpg

钟书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副主任医师,重症组组长,脑脊髓血管病二组组长。


现任中国卒中专科联盟第一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第一届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督导专家,中国卒中大会学术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脑卒中防治分会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脑卒中救治及康复照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委员,广西卒中专科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美国神经介入(JNIS)杂志中文版编委,神经介入资讯编委。主持了省级两项科研课题:广西科技厅青年基金《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研究》、广西科技厅自然基金《超早期支架辅助治疗破裂性宽颈颅内动脉瘤研究》,先后参加国家九五~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以及参与省级科研课题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奖两项、三等奖两项。获广西区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广西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