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神经科学系的Thomas Crichton等分析TBI后EDS的患病率和影响EDS发生的因素,文章发表在2020年8月的《Brain Injur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Crichton T, et al. Brain Inj. 2020 Sep 18;34(11):1525-1531. doi: 10.1080/02699052.2020.1810316. Epub 2020 Aug 24.】
睡眠-觉醒障碍是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常见症状;其中,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多见。EDS严重影响TBI幸存者的生活质量、认知和社会功能。TBI后的EDS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清楚,可能具异质性或受多因素影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神经科学系的Thomas Crichton等分析TBI后EDS的患病率和影响EDS发生的因素,文章发表在2020年8月的《Brain Injury》在线。
研究者在一家教学医院的急诊科招募118例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7月间脑外伤患者;在其出院后6-8周至神经康复门诊,应用几种与TBI相关的预后指标进行评估。该研究采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的自我报告调查问卷,要求患者在8种不同的情况下回答入睡的可能性,每种情况的评分范围0至3分,表示从不打瞌睡到打瞌睡的最高几率。根据得分确定睡眠倾向,是否存在EDS;得分≥10分的患者认为有EDS。使用GCS评分表示TBI的严重程度。采取医院焦虑和抑郁评分(HADS)评定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存在和程度。患者同时完成Rivermead头部损伤随访问卷(RHFUQ)和Rivermead脑震荡后症状评分(RPCS)。
研究结果显示,118例患者中,48例(41.7%)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10分,诊断为EDS。单变量分析提示,焦虑、抑郁、工作能力和就业状况、总体预后(GOSE)、社会和功能预后(RHFUQ)以及症状严重程度(RPCS)与发生EDS相关。多变量分析表明,焦虑是与EDS唯一相关的因素(OR=0.28;95% CI,0.09-0.90;P=0.032)。
研究者认为,在社会上脑外伤后发生EDS很常见,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关,可导致严重后果。焦虑是多因素分析中唯一与脑外伤后EDS相关的一个因素,该因素是可改变的。如果在患者护理期间进行常规评估和干预,可能有助于在TBI后恢复期及以后获得良好的睡眠效果。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