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克氏囊肿与颅咽管瘤同属鞍区病变,影像上有时难以鉴别。我们看看这一例拉克氏囊肿的临床表现。
患者男性,11岁。主因生长发育迟缓2年余,双眼视物模糊半年入院。查体除身高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双眼视力下降外,无明显阳性体征。
CT平扫,空间鞍区类圆形低密度占位性病变。
MR平扫可见鞍上病变,T1等信号,T2高信号。
MR强化可见病变囊壁轻度强化,垂体受压下移。
我们采用右侧翼点入路,术中显露出鞍区,可见:额叶(Fron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嗅束(CN I)、右侧视神经(CN II)、动眼神经(CN III)、颈内动脉C6段(C6)、C7段(C7)、大脑前动脉A1段(A1)、大脑中动脉M1段(M1)、后交通动脉(PComA)及脉络膜前动脉(AChA)。病变(Tumor)主体位于第二间隙。
术中切除病变,可见病变囊壁极薄,内容物类似粘稠鼻涕状,易吸除。受限吸除囊液,再剥离囊壁。完全切除病变。可见:额叶(Fron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右侧视神经(CN II)、颈内动脉C6段(C6)、C7段(C7)、大脑前动脉A1段(A1)、大脑中动脉M1段(M1)、后交通动脉(PComA)及脉络膜前动脉(AChA)。
拉克氏囊肿与颅咽管瘤不同,对下丘脑损害相对较小,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其影像学表现通常为以垂体柄为中心的囊性病变,无钙化。但是有一部分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很难与颅咽管瘤鉴别,最终确诊还是需要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