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9日发布 | 2822阅读

显微技术训练:如何选择练习用的显微器械?

胡业帅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达人收藏


如何选择平时练习用的显微器械?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训练中,有了显微镜和练习材料,还得需要显微器械。那什么样的显微器械更适合我们进行平时的显微训练呢?


近年来,在石祥恩教授、钱海主任的指导下,本人利用各式各样的显微器械进行了练习,也总结出了部分经验,在此向大家分享。


首先得明确:练习用的显微器械与手术用的显微器械虽然原理相同,但质量却不同。手术用的显微器械更精细、材质更好、价格也更贵,备一套全的手术显微器械,花费相当大,而我们主要作为平时练习用,所以要求就比手术用的器械低。


而用于深部血管练习的器械又是另外一种标准。作为多数人来讲,首先需要练习和熟练的是浅部血管的练习,比如最常见的STA-MCA(M4)搭桥。在练习初级阶段,浅部血管搭桥熟练后,再进入深部血管的吻合练习。不可好高骛远,盲目深入。


在此,本文着重介绍平时浅部血管吻合练习所用的显微器械。


打油诗一首

我有器械十八般
吻合操作随风颠
坚持不懈勤学练
显微技术飞上天


01


显微镊(尖,无齿)

推荐尖端宽度0.1mm-0.2mm,长约16cm,是必备显微器械。一般为左手持镊。主要用于术中缝线打结、夹持缝线、分离软组织、分离血管、提拉血管外膜、撑开管腔对抗缝针、辅助压线、辅助纠正缝针及缝线走位方向偏移、缝合时辅助阻挡血管滑动、管腔内取栓等。



如上图所示,无论直镊,还是弯镊,手柄部位一般选择圆柱形花纹,此类镊子稳定、灵活兼有。主要原因是在术中操作时,根据弧形缝针的走形方向,需要随时调整镊子的方向,而圆柱形物理设计最符合转动原理,且不会大幅度引起缝针和血管位移,从而导致血管撕脱或针距、缘距偏差。


因而,本人不推荐下面的镊子,此类镊子稳定有余,灵活不足。由于镊子无法随意转动,不够灵活,或者转动时抓握不牢固,而只能频繁、大幅度转动手腕,由此导致的血管吻合失败率相对较高。



02


显微镊(弯,无齿)

推荐尖端宽度0.2mm-0.3mm,长约16cm,是必备显微器械。一般为右手持镊。主要用于术中持针缝合、缝线打结、夹持缝线、分离软组织、分离血管、提拉血管外膜、辅助压线、管腔内取栓等。



一般打结时,本人推荐双手都用镊子,一把直镊,一把弯镊,这样打结时,才能用力更对称,线结更平衡、更匀称。而有人习惯缝完血管后,顺便用持针器打结,如果左手用镊子,右手用持针器打结时,往往出现受力不均,导致线结偏移,有时甚至将缝线夹断,血管拽豁,当然视觉上也不美观。


另外,我们一般推荐用弯镊练习持针缝合,而不用持针器。持针器夹针非常稳定,只需用力捏住就行,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力度控制或方向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持针器无法进行此类练习。往往初学者会出现用持针器用力夹针后,在缝合转动手腕时出现 "折刀样" 动作,从而导致缝合偏差,甚至血管撕脱。


而利用弯镊进行持针缝合时,夹针力度太大,则容易损坏镊子,针的方向也容易滑动;夹针力度太小,则容易夹持不稳,针的方向还是容易滑动。因此找到一个合适的力度、掌握缝针与镊子的90°夹角至关重要,而利用镊子练习夹针缝合就是这个目的,当寻找到合适的力度和夹角后,夹针是非常稳定的。以后通过练习后,再用持针器,仍能轻松的掌握缝合力度和方向,术中也就so easy了。


03


眼科镊(直、无钩)

是必备器械。主要用于实验动物的辅助切皮、辅助皮下组织分离、皮肤缝合等较粗糙的操作。而在进行血管吻合时用不到。



04


合拢器(或临时阻断夹)夹持镊

是必备器械。主要用于血管阻断夹的夹持,类似于手术中的血管临时阻断夹持器,以便于随时调整血管的夹持部位。


可单次夹持一对阻断夹,来进行一次性血管阻断,比如在剪断血管前,同时进行阻断等。也可以单次夹持一个阻断夹,来调整一侧用于吻合的血管断端的长度或检验反流血的情况,比如在缝合完成后,先放松远端阻断夹等。



05


眼科剪(直)

是必备器械。主要用于实验动物的皮肤剪开、皮下组织剪开、术后固定线的剪开等较粗糙的剪刀操作。而在进行血管吻合时用不到。



06


显微剪刀(直、极尖),即维纳斯剪

是必备显微器械。长度不一,但要求尖端一定要尖!尖!尖!主要用于血管剪断、血管外膜剪除、血管缝线拆除。


端端吻合训练时,可用于血管阻断后,横行剪断血管。因为要求血管断端必须整齐,不允许有多余的结缔组织,或血管参差不齐。端侧吻合训练时,用于纵行剪开受体血管,如果切口呈锯齿状,或不规则形,那么端侧吻合时,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壁内翻,从而导致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


这些情况下,一般的显微剪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用极尖的显微剪刀非常有必要。此类显微剪刀,手柄不必拘泥于圆柱形,因为求的是稳定,而不是灵活。



07


显微剪刀(直、尖),即簧式显微剪

是必备显微器械。一般长度为125mm。末端为簧式结构,手的作用仅仅是捏紧就可以,打开时不需要用力,可以缓解一半的肌肉力量,避免手的肌肉过度劳累。主要用于血管表面部分软组织的剪断分离、也是剪线的主力军。


在我们进行实验室练习时,除了血管练习,还有大量的基础性练习,比如缝合纱布、胶皮等,需要大量的剪线动作,如果全部用极尖的显微剪刀来练习,那么镊子的寿命会大大缩短,而单纯剪线和软组织,用此类显微剪刀足矣。极尖的显微剪刀主要用于其他重要的关键步骤。


另一方面,此类剪刀需要不同的变换方向来剪线,因此手柄一般选用圆柱形,方便随时灵活调整方向。且后端的簧式结构,能更灵活、更省力的进行术中操作,而不至于使手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过度劳累。



08


显微持针器(弯,无齿)

长约16cm,非必备,仅用于持针缝合。练习阶段可用弯显微镊代替来进行缝合。


一般不用于缝线打结,因为左手尖镊打结,右手最好用弯镊打结,这样才能用力更对称,这样线结更平衡、更匀称。而右手用持针器打结时,往往出现受力不均,导致线结偏移,有时甚至将缝线夹断,血管拽豁,当然视觉上也不美观。


一般推荐末端为簧式结构的持针器。那种带卡锁的持针器,在术中器械护士传递器械时非常有益,但对于缝合来讲,还是簧式结构更好。因为当你缝合完成后,还得需要自己用手将持针器打开,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血管的撕裂损伤,而松手即开的簧式结构,更能避免副损伤。




09


合拢器(临时阻断夹)

是必备显微器械。成对出现,一般为两对。主要用于剪断血管进行缝合时的血管轴向对位、对线,还可将血管两侧断端合拢到一起。端端吻合时只需要一对即可,端侧吻合时则需两对共同使用。阻断夹均可由支撑柱上取下,单个使用。一般在端侧吻合训练时,会用到阻断夹单个上阵的情况。


当然,真正手术中的缝合均是无张力缝合,一般用不到支撑柱,单纯的动脉临时阻断夹就已经足够,只是在平时的练习中,端端吻合时,常常出现血管剪断后回缩明显的情况。因此,单个阻断夹无法完成,需要两个阻断夹用支撑柱串联在一起使用,从而将血管的两侧断端牵拉到一起,满足无张力缝合的条件。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