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的推广和应用,促进神经外科医师对脑胶质瘤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推进我国脑胶质瘤事业的整体发展,“术有道 爱无限”2020第三届全国脑胶质瘤手术比赛全新启航,在全国广大神经外科医生同道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半年的投稿,严谨的专家评审,主治医师组和副主任医师组共14个优秀病例在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第四届脑胶质瘤学术大会举办期间进行总决赛。本期为大家分享的优秀病例是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陈凡帆教授带来:功能区小病灶胶质瘤切除术,欢迎观看、分享。讲者风采陈凡帆教授:功能区小病灶胶质瘤切除术由于病灶较小,寻找病灶成为本案例中一大难点。而锥体束位于病灶后方及外侧,这就需要术中皮层及皮层下刺激精准定位。在制定了详细的术前计划后,借助导航技术、荧光技术及术中B超等技术,对肿瘤进行了较完整的切除。根据NCCN指南,目前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再根据进一步分子检测、MR复查情况、患者神经功能情及MDT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专家点评张建民、王伟民教授精彩点评张建民教授:陈教授的病例病灶不大,但因为在功能区,所以定位以及切除,尤其是功能保护方面应该还是非常重要的。术前的检查、准备、计划等做得非常详细。手术也是在精准定位下进行,综合应用各类技术、手段、设备来保证精准的最大安全范围切除。作为一个完整的参赛病例,病史资料应该更加完善,包括与之前病灶的对比分析。其次,对于主诉的描述还能够更加完整。此外,尽管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从影像学看,似乎级别不是太低,可能需要在整个处理评估当中做得更好。总的来讲,不能因为是功能区小胶质瘤,就认为比较简单,精准的切除和功能的保留还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我们综合评估,精准的切除。 王伟民教授:我觉得功能区手术有两个问题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一个就是小型肿瘤,这实际要求我们的手术更加精准,小型肿瘤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较少,手术要求更高,患者本身要求也更高,我们应当尽可能的用最好的设备、最精确的诊断、最精准的定位和最精细的手术技巧,使病人得到一个完美的恢复、较好的生存预后和好的生存质量。陈教授这项工作做的比较细致,特别是在功能区的时候,我认为术中监测最好还是患者清醒的状态下,使我们能够非常及时的发现手术可能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及时止损,特别是对语言区和运动区的肿瘤,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