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发布 | 2105阅读

微血管减压术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风险因素

张鹏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诸葛启钏教授团队

郑锋

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Elizabeth N. Alford等研究与MVD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发表于2020年4月的《Neurosurg Rev》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Alford EN, et al. Neurosurg Rev. 2020 Apr 18. doi: 10.1007/s10143-020-01296-1.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经乙状窦后入路的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通过切除枕骨、颞骨,暴露邻近横窦和乙状窦的硬脑膜,到达小脑桥脑角,安全显露V-IX颅神经,已成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外科治疗的“金标准”手术。但该手术可发生2%~10%的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CSF)漏、假性脑膜膨出、切口裂开和感染等。目前,对与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因素尚不十分明确。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Elizabeth N. Alford等研究与MVD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发表于2020年4月的《Neurosurg Rev》在线。


研究方法



该项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197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的年龄>18岁成年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种族、手术左右侧别、体重指数(BMI)、先前MVD史、放射外科治疗、受累颅神经、合并症和围手术期参数等;预后指标,包括CSF漏、伤口裂开、伤口感染和假性脑膜膨出。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生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



197 例患者中,三叉神经痛164例(83.2%),面肌痉挛24例(12.2%),前庭神经切割6例(3.0%)和舌咽神经痛3例(1.5%)。28例(14.2%)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其中12例(6.1%)CSF漏,10例(5.1%)伤口感染,10例(5.1%)假性脑膜膨出和9例(4.6%)伤口裂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贫血(OR=6.01;95% CI,4.63-7.39;P=0.01)、吸烟(OR=4.58;95% CI,3.12-6.04;P=0.04)、BMI高(OR=1.13;95% CI,1.06-1.20;P<0.001),手术时间长(OR=2.35,95% CI,1.57-3.13;P=0.03)和先前接受过放射外科治疗(OR=3.55;95% CI,2.30-4.80;P=0.047)是发生与切口相关并发症的重要风险因素;使用人工骨进行颅骨重建(OR=0.13;95% CI,-1.30-1.55;P=0.004)可显著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论



最后作者指出,术前贫血、吸烟、BMI高、手术时间长和先前放射外科治疗是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的重要风险因素,而进行人工骨的颅骨重建可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外科医生在向患者沟通发生切口并发症风险时需谈及上述因素。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