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8日发布 | 655阅读

《Neuro-Oncology》2020年6月文章

神外资讯

王元

西安唐都医院

潘灏

东部战区总医院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本期编译:

潘 灏

东部战区总医院


王 元

西安唐都医院


张韫泽

西安唐都医院


郭琤琤、王海蓉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杨 涛

安康市中心医院


万大海、闫晋生、樊鹏伟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王永红

山西白求恩医院


钞 敏

西安唐都医院


王焕宇

天津市环湖医院


黄麒霖

中部战区总医院


组稿、审校

王 樑  

西安唐都医院




Neuro-Oncology

2020年6月速览




1.2008-2013年法国青少年及年轻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流行病调查报告
An epidemiology report for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France, 2008–2013 

Sam Ng, Sonia Zouaoui, Faiza Bessaoud, Valérie Rigau, Alexandre Roux ...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851–863,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z227


源于美国的CBTRUS报告有较为全面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PCNST)的流调报告,但是对于青少年和年轻人的PCNST发病情况没有详尽的报告。Sam Ng等发表的文章就法国境内6年的青少年及年轻人PCNST的发病率、性别构成、手术方式等进行分析报告,为了解相关人群的PCNST发病情况提供新的信息。


法国脑肿瘤数据库(FBTDB)收集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法国新发并经病理证实的PCNST,发病年龄为15-39岁的青少年及年轻人(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s,AYA),诊断标准为WHO 2007版CNS诊断指南,共143种组织学亚型。排除标准为颅内转移肿瘤;复发病例的重复数据;法国海外领地的病例以及外国人在法国的病例。主要分析内容为发病率、性别构成、手术方式(切除或活检)等。为了更好的和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发病率分为粗发病率(crude incidence rate,CR)和年龄标准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ASR),分别和全球ASR(ASRww)、欧洲ASR(ASReu)以及美国ASR(ASRus)比对。对每一个PCNST病理分类亚型进行每百万人每年发病率进行计算。由于AYA的年龄定义标准不统一,所以ASR计算定义为15-24、25-39和15-39三个年龄段分别统计。


2008-2013年间,法国AYA年龄段(15-39岁)共新发PCNST9661例,男女比例为4701:4960,总的CR为8.15/100000/年,ASRww、ASReu、ASRus分别为7.64、8.07、8.21。15-24岁CR为5.13/100000/年,ASRww、ASReu、ASRus分别为5.11、5.12、5.11。25-39岁CR为10.10/100000/年,ASRww、ASReu、ASRus分别为9.79、10.03、10.20。神经上皮组织来源肿瘤是最常见的肿瘤类型,约占15-39岁PCNST的43.7%(CR: 3.57/100000/年)。


总的来说,PCNST在女性(CR:8.38/100000/年)发病率高于男性(CR:7.93/100000/年),这种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可能与脑膜来源肿瘤在成年女性中发病率增加有关。


在15-39岁这一年龄段,除了39岁年龄段,其余年龄段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为胶质瘤,15岁的CR为2.05/100000/年,38岁为4.18/100000/年。在39岁年龄段最常见肿瘤为脑膜瘤,该年龄段脑膜瘤CR为3.82/100000/年,胶质瘤CR为3.52/100000/年。


所有获得的数据显示,86.98%的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


文章主要缺陷在于FBTDB没有纳入未接受病理证实的病例,造成选择偏移。此外,还包括病理学诊断不系统,没有纳入分子指标等。


图1.不同年龄段组织学分型。A15-24岁(6年总计2373例),B25-39岁(6年总计7288例),C15-39岁(6年总计9661例)。


图2.PCNST中不同性别的组织学分布。

 【潘灏】


2.神经肿瘤学会和欧洲神经肿瘤学会会员的职业倦怠感和满意度调查报告

Burnout and career satisfaction in neuro-oncology: a survey of the Society for Neuro-Oncology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Neuro-Oncology memberships 

Shlomit Yust-Katz, Barbara O’Brien, Elizabeth Vera, Alvina Acquaye, Michael Weller ...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838–850,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z229


职业倦怠感是一种以情绪疲惫、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丧失为特征的综合症,也是医疗从业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鉴于职业倦怠感对幸福感、职业成就和患者护理具有确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Shlomit等联合以色列、美国、瑞士等多个国家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以评估神经肿瘤从业者的职业倦怠感和职业满意度,并确定了职业倦怠感的风险因素。


作者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向神经肿瘤学会(SNO)成员和2017年欧洲神经肿瘤学会(EANO)成员分发了匿名在线调查。该调查包括一些个人和专业特征的问题,以及经过验证的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人员服务调查(MBI-HSS)问卷。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及最新定义的倦怠曲线分析。


根据MBI-HSS, 63%的SNO和61%的EANO会员都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倦怠感。在SNO参与者中,与专职医疗护理人员(68%,p<0.01)和基础科学家(83%,<0.01)相比,医生的高倦怠率(61%)较低。最容易导致高倦怠感的因素,SNO会员最容易感到情绪疲惫,而EANO会员最常见的是个人成就感低。在SNO和EANO会员中,提高工作满意度可降低高倦怠的发生可能。这项调查的结果可以为降低职业倦怠感的发生率、提高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提供必要的方法。作为该调查的结果,SNO已经为其成员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措施,例如SNO Cares健康计划。

 【王元】


3.SWI/SNF复合物失活与横纹肌样肿瘤的增值、分化、进展和免疫反应相关

SWI/SNF complex heterogeneity is related to poly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prognosis, and immune response in rhabdoid tumors 

Pooja Panwalkar, Drew Pratt, Chan Chung, Derek Dang, Paul Le ...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785–796,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04


横纹肌样肿瘤(RTs)是一种致命的儿童期癌症,发生在脑内(非典型畸形/横纹肌样肿瘤- AT/RT)或脑外(extraCNS-RT-eCNS-RT),主要由SWI/SNF复合物失活引起,RTs的病理特征是异质多系分化。这种多系分化的基础尚不清楚。因其临床反应不同和治疗选择有限,RT的治疗很棘手,确定RTs中调节异质性的机制是设计有效疗法的关键。我们收集了39个RT样本和20个正常小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分析。得出以下结果:①互相排斥的BAF复合物旁系同源基因ACTL6A/ACTL6B在小脑和肾脏的正常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组织特异性和时间性;②在eCNS-RT中,BAF复合物旁系同源基因ACTL6A/ACTL6B失去了互斥性并与多表型分化标记的表达相关;③PBAF复合物亚基PBRM1表达水平的异质性与RT免疫微环境的改变有关。我们的结果表明,人类RT中的SWI/SNF复合物是异质性的,这种异质性与这些肿瘤的多表型分化特征有关。此外,我们还证明了这种变化可能与RT免疫微环境的改变有关,为RT中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张韫泽】


4.FYN酪氨酸激酶是酪氨酸激酶受体的一个下游靶点,能够调节抗胶质瘤免疫反应

Fyn tyrosine kinase, a downstream target o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modulates antiglioma immune responses 

Andrea Comba, Patrick J Dunn, Anna E Argento, Padma Kadiyala, Maria Ventosa ...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806–818,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06


FYN是胶质瘤酪氨酸激酶(RTK)信号通路下游的原癌基因靶点,在高级别胶质瘤中,FYN通常表现为过表达。作者通过建立了FYN基因敲除胶质瘤小鼠模型,结合石蜡包埋脑(IHC-DAB)的免疫组织化学、RNA测序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研究了FYN在调节胶质瘤的发生,生长和侵袭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与正常脑组织相比,不同类型的人脑胶质瘤中FYN mRNA表达水平较高,提示FYN与肿瘤发生有关。同时,FYN的缺失可减少肿瘤恶性程度,延长GBM肿瘤小鼠的存活时间。最后,FYN通过刺激胶质瘤微环境中MDSCs的增殖和活性增强,抑制了抗肿瘤的免疫反应。而FYN的下调则抑制MDSCs的扩增从而减轻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综上所述,胶质瘤通过FYN的表达机制增强肿瘤的免疫抑制并且促进肿瘤演进,所以通过抑制FYN表达有可能提高抗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郭琤琤、王海蓉


5.放射影像学在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术后局部控制中的应用

Use of radiomics for the prediction of local control of brain metastases after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ndrei Mouraviev, Jay Detsky, Arjun Sahgal, Mark Ruschin, Young K Lee ...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797–805,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07


脑转移瘤(BM)在转移癌患者中很常见,可能危及生命。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和随访BM的金标准。增强T1加权MRI(T1c)用于BM的放射治疗计划,利用T2加权流体衰减反演恢复(FLAIR)序列可以获得肿瘤周围区域的补充信息,该序列主要识别水肿。BM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全脑放疗(WB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手术切除或这些方法的组合。目前,SRS是少数BM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或作为WBRT后的补救治疗。SRS术后BM的局部反应预测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对于较小的BM,因为现有的标准仅基于一维测量。本研究旨对87例SRS患者408个BM进行分析。使用基线治疗前T1增强(T1c)和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AIR)MRI序列,从肿瘤核心和瘤周区域共提取440个放射影像学特征。根据RANO-BM标准确定局部肿瘤进展,随访T1c时最大轴径增长>20%,表明局部失败。采用重复采样随机森林法(RF)根据特征的重要性,确定了最高的放射影像学特征。使用每组特征训练RF分类器,并使用ROC曲线(AUC)下的面积进行评估。前十位放射影像学特征中的任何一个被添加到临床特征集合中,导致AUC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射和临床特征的优化组合导致重复采样AUC(平均值=0.793,95%CI=0.792-0.795)比单独临床特征(0.669,0.668-0.671)高19%。RF分级机结合放射影像学特征后,AUC增加,提示在T1c和T2 FLAIR治疗前对肿瘤外观进行定量表征,对已知的临床和剂量学变量增加了预测局部失败的价值。

 【杨涛】


6.肿瘤易感性胚系变异与儿童胶质瘤:基于加利福尼亚州人口的队列研究

Germline cancer predisposition variants and pediatric gliom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California 

Ivo S Muskens, Adam J de Smith, Chenan Zhang, Helen M Hansen, Libby Morimoto ...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864–874,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14


儿童胶质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死亡率和发病率在组织病理学及分子亚型方面差异很大。尽管我们对儿童胶质瘤的体细胞学认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关于这些肿瘤的胚系变异仍知之甚少。


本期研究对加利福尼亚州生物库中3260例小儿胶质瘤患者出生时干血样(DBS)进行分析,选取其中280例进行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对照组为公开的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数据集(选自gnomAD, N=123,126)。对两组测序数据进行了全基因组基因负荷测试及变异分析;并重点评估了175种肿瘤易感基因致病性变异情况。最终在31位患者(11.1%)中鉴定出33种可能致病性胚系变异,与24个参与DNA修复和控制细胞周期的易感基因相关(如下图)。最常见的是TP53基因突变(N=5),其中4例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6.3%,N=4/63)。其次最常见的是NF1突变(N=4),主要在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检测到,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无致病性NF1突变。14.3%儿童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携带致病性变异(N=9/63)。


最终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小儿胶质瘤患者(约10%),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具有致病性胚系变异;这些变异在临床工作中可能有助于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但较罕见的胚系变异仍无法解释大多数小儿胶质瘤的致病原因,未来研究还应继续探索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


图1. 24个肿瘤易感基因中致病性胚系变异(突变类型:非同义单核苷酸变异、终止密码子获得、剪切位点突变、移码缺失及插入突变)。

【闫晋生、万大海】


7.NCCTG 86-72-51组间最终报告:成人低级别胶质瘤高剂量与低剂量放射治疗的3期随机临床试验

Final report from Intergroup NCCTG 86-72-51 (Alliance): a phase III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high-dose versus low-dose radiation for adult low-grade glioma 

William G Breen, S Keith Anderson, Xiomara W Carrero, Paul D Brown, Karla V Ballman ...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830–837,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21


低级别胶质瘤(LGG)是一组异质性脑肿瘤,约占美国每年诊断的中枢神经中心(CNS)肿瘤的10%,成人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的最佳放射剂量尚不清楚。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关于低级别胶质瘤高剂量与低剂量放射治疗的肿瘤生物学和认知结果的最新结论。LGG的治疗通常包括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然后辅以放疗和/或化疗。中北部癌症治疗组(NCCTG)2002年86-72-51的初步报告显示,高剂量辐射对LGG没有益处。然而,标准剂量递增放射治疗对这类患者的长期影响尚不清楚。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个关于长期肿瘤学结果、认知结果和低剂量与高剂量辐射对LGG毒性的最终更新。


NCCTG86-72-51是一项前瞻性、多机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旨在确定与低剂量放射治疗相比,高剂量放射治疗是否能改善幕上LGG的预后.在1986年5月和1994年12月之间,采用动态随机分配方法对患者进行分层,患者随机(1:1)接受低剂量放疗或高剂量辐射,为质量保证,放射治疗计划和图像在完成放射治疗后由主要研究者进行审查。患者没有接受化疗作为治疗的一部分。医生评估神经毒性、神经功能评分(NF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


结果发现,与低剂量辐射(24.9%,对数秩p=0.978)或1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高剂量:15.2%对低剂量:9.5%,p=0.7142,图2)相比,高剂量辐射没有改善15年总体生存率(OS)(22.4%,图1)。对于术前肿瘤直径<5cm、基线最小精神状态检查(MMSE)>27的患者以及接受次全切除术(GTR)的患者,OS明显优于术前。少突胶质瘤与星形细胞瘤相比,术前肿瘤直径<5cm,GTR患者和基线MMSE>27的患者的PFS得到改善。对于基线时MMSE正常的患者,在7年时,仅有1名患者(5%)的MMSE较前一时间点有临床显著降低,其余(95%)稳定。10年、12年或15年时MMSE均无下降。


长期随访表明,低级别胶质瘤高剂量放疗并不优于低剂量放疗,用MMSE评定放射后认知功能稳定。这些发现支持目前的治疗指南,即大多数LGG患者不需要放疗剂量增加。


图1.治疗组的总存活率(A组:50.4 Gy(28分),B组:64.8 Gy(36分)。


图2.按治疗组划分的无进展生存率(A组:50.4 Gy(28个组分),B组:64.8 Gy(36个组分)。

【王永红】


 EDITORIALS 


1.SWI/SNF复合物促进横纹肌样肿瘤的细胞异质性

SWI/SNF complex differences promote cellular heterogeneity in rhabdoid tumors 
Charles G Eberhart, Jeffrey A Rubens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741–742,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81

横纹肌样肿瘤(RTs)是一种致命的儿童期癌症,发生在脑内(非典型畸形/横纹肌样肿瘤- AT/RT)或脑外(extraCNS-RT-eCNS-RT),RTs在显微镜下具相当异质性的,不仅可以包含横纹肌样和未分化的神经外胚层细胞,还可以包含恶性间质和/或上皮组织,在本期中,Panwalkar等人开始阐明SWI/SNF复合物亚基的异质表达是如何促进RTs细胞异质性的。Panwalkar等人为RTs如何建立分子、细胞和表型异质性提供了重要的新见解,该研究可以提高我们对RTs对标准疗法的不同反应途径的理解,并有助于发现RTs亚群特异性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生存率。随着我们对RTs生物学的深入了解,治疗手段有望变得更加多样,患者的生存率有望提高。
【张韫泽】

2.神经肿瘤放射治疗临床整合路线图
Roadmap for the clinical integration of radiomics in neuro-oncology 
Leland S Hu, Kristin R Swanson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743–745,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78

Mouraviev等人的研究揭示了将放射医学预测与其他临床信息相结合以提高诊断性能的重要概念。最近使用的图像定位活检和肿瘤内遗传异质性的空间分辨放射影像学地图,为诊断残留未切除肿瘤段内潜在的独特药物靶点提供了临床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地图还提供了相邻遗传亚群之间的动态信息,这将使放射医学处于决策支持的前沿,为仍在发展中的个体化肿瘤学范式提供支持。

尽管如此,在放射医学能够可靠地与临床决策结合之前,必须解决一些挑战。例如,现有的放射医学模型缺乏量化或报告与每个预测相关的不确定性的能力。预测不确定性允许临床医生了解每个患者的数据如何与模型的训练领域相关,从而可以相对于其他可用的临床信息以及整体上的管理考虑,为临床信心和决策方法提供依据。

放射医学模型的临床整合也将要求在预测性能和生物可解释性方面持续改进,特别是当以前瞻性的方式应用于个体患者时。研究表明,患者间的生物学差异会影响患者影像学数据与其潜在肿瘤生物学之间的相关性。因此,与其试图通过“一个模型适合所有人”的方法来推广广泛患者群体的模型,一个更有希望的途径可能是定制模型以适合单个患者,或者病人的亚组,很像是在个性化医疗的背景下进行的治疗。这种个体化的方法已经在预测肿瘤细胞密度和范围的模型性能方面显示出巨大的进步。类似的方法应该在未来的其他应用中得到推广。通过整合机械模型的生物推论,混合建模的初步结果表明,在特定的临床环境中,与纯机器学习(ML)数据驱动模型相比,生物可解释性和预测性能有所提高。

【杨涛】

3.FYN的浪漫:肿瘤细胞FYN激酶抑制免疫微环境
A Fyn romance: tumor cell Fyn kinase suppresses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Sachendra S Bais, Milan G Chheda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746–747,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82

Fyn是一种在GBM中高度表达的SRC家族非受体型激酶,FYN酪氨酸激酶位于常见酪氨酸激酶受体如EGFR、PDGFR和c-met的下游。FYN在RAS依赖通路和非RAS依赖通路中都有激活,并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循环,体外实验表明,抑制胶质瘤细胞的FYN表达可减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然而,当FYN表达抑制细胞植入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体内时,这些小鼠的死亡速度与未接受FYN干预小鼠的死亡速率并无差异, 可能因为这些小鼠缺乏适应性免疫。同样的实验对免疫性强的小鼠实施后发现小鼠生存期延长,同时肿瘤微环境中髓系抑制细胞减少。相应的体外刺激试验也表明,该组小鼠髓系抑制细胞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减轻。 因此,针对FYN的靶向治疗可能对减少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增强免疫微环境参与和攻击肿瘤细胞有良好前景。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集中于:①探究上述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非NAS驱动的小鼠胶质瘤模型;②确定FYN驱动的因子是否作用于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沟通;③探索神经元群对肿瘤免疫反应的重塑。
【郭琤琤、王海蓉】

4.低级别胶质瘤放射治疗的进展
The path forward for radiation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low-grade gliomas 
Shervin Tabrizi, Helen A Shih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748–749,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85

低级别胶质瘤(WHOⅡ级)在成人胶质瘤中占比较小,主要发生在年轻人。与高级别胶质瘤不同的是,他们的病程更长,通常长达10年以上。早期对高级别胶质瘤的放射剂量递增研究显示了剂量-反应关系,提高到60Gy可以改善存活率,但超过这个剂量没有明显的益处。

中北部癌症治疗组(NCCTG)86-72-51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低级别胶质瘤的放射剂量增加是否能改善预后。

首先,在两个随机试验中,辐射剂量增加没有益处,这表明任何进一步增加辐射剂量的努力都应该在有生物学意义的患者亚群中进行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证实了低级别胶质瘤的遗传和生物学异质性,从而导致临床结果的差异。与替莫唑胺相比,在IDH突变型和1p/19q保留型(分子星形细胞瘤)组中,EORTC 22033-26033是使用分子标记物、通过1p缺失对患者进行分层,并证明放射治疗提高无进展生存率的早期步骤,但在IDH野生型中则不是,或IDH突变体和1p/19q共缺失组。也许这些病人会从高剂量的60Gy的放射治疗中受益,因为这是目前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标准。其他亚组可能同样存在,未来的研究必须在随机化过程中对分子标记物进行分层,以便在特定的患者亚群中严格地检验假设。

其次,这项研究在近20年的随访中提供了关于长期放射毒性和神经认知效应的有价值的数据。低级别胶质瘤放射治疗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与治疗相关的神经毒性,尤其是在临床病程较长的疾病中发生晚期不良事件的风险。临床上的病人经常想讨论预先放射治疗是否值得神经毒性和神经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与延迟放疗到进展时间相比。然而,高剂量辐射与严重辐射相关神经毒性的发生率较高,2年的发病率分别为5%和2.5%。

基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神经功能评分(NFS)的长期随访,神经认知功能也没有明显受损。这提供了一个证据,部分脑放射治疗,即使在更高的剂量,不太可能有严重的长期不良反应的高风险。

最后,这项研究表明,长期控制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疾病的疗效在于所有治疗方法的结合,从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开始,再到放射治疗与化疗和/或靶向治疗。仅用放射疗法治疗时,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将继续进展并死于该病,在本试验报告的时间段内,两个终点的发病率均超过80%。在大多数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单纯的放射治疗不足以长期控制,这突出表明需要进一步研究多模式治疗、分子标记以及对长期神经毒性和生活质量的详细、前瞻性评估。
【王永红】


5.追寻永远燃烧的火焰:预防神经肿瘤学中的职业倦怠感
In pursuit of a perpetually burning flame: preventing burnout in neuro-oncology 
Erin M Dunbar, Priya U Kumthekar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750–751,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80

绝大多数的医护人员都会经历消极的“职业倦怠感”。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首次将倦怠感视为一种独特的“职业病”。倦怠感不仅会对医疗服务提供者(HCP)产生负面影响(如情感/身体健康、人际关系、职业成功/持续时间),而且还会对我们的患者(如安全性、满意度)、我们的职业(如质量、生产力)产生负面影响。在神经科和肿瘤科患者为主的神经肿瘤从业者中,职业倦怠感患病率始终>50%。

Shlomit Yust-Katz等人的文章对神经肿瘤领域医疗人员的职业倦怠感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这是第一篇针对脑肿瘤医疗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和职业满意度的文章。作者对神经肿瘤学会(SNO)/欧洲神经肿瘤学会(EANO)所有从业人员进行了匿名在线调查。作者使用了对职业倦怠感的双重定义,即以情绪疲惫、人格解体和丧失个人成就为特征的综合症,以及经过验证的与工作相关的“倦怠感状况”,描述了“忙碌、无效、延时工作、虚脱和倦怠感”。

文章探寻了一些影响脑肿瘤医疗从业者职业倦怠感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历史/当前的情绪健康(如焦虑、沮丧、自我识别的倦怠感)和身体健康(如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是否适当、社交渠道是否适当)。专业因素包括可感知的足够收入、可感知的专业满意度、用于管理任务的时间、在家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以及专业资源的充足性。社会因素包括专业环境的充分性和解决倦怠感的机制。“缺乏洞察力”是调查人群中最显著的风险因素之一,并且与倦怠感显著相关。而自我认同的职业满意度则是保护因素。

文章最后在个人因素、专业因素和社会因素层面上提出了一些其他策略来预防职业倦怠感。

预防职业倦怠感的其他策略:


个人因素
  • 洞察力/自我衡量:知道何时采取行动。

  • 通过参加冥想、辅导和课程关注当下。

  • 非工作活动:锻炼、兴趣爱好、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


专业因素
  • 管理工作量:为自己和雇主设定可持续的工作预期
  • 专注积极参与特定方向的学术组织和专业协会。

社会因素
  • 寻找互助组织及项目。
  • 促进宣扬医学界的文化使命。
【王元】

6.青少年及年轻人神经肿瘤-未被满足的需求
Neuro-oncology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an unmet need 
Julie Bennett, Eric Bouffet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752–753,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79

年轻人和青少年(AYA)(15-39岁)在很多肿瘤类型中都有独特的年龄相关问题和特殊的生物学表现。与儿童或成人(≥40岁)相比,AYA在肿瘤的类型及发病率上都存在差异。但是对AYA病人来说,常根据年龄分层被分配到儿童中心或成人中心进行治疗,在治疗策略上也因为中心不同而存在差异。此外,药物毒性作用在AYA人群的发生比率可能也更严重。最后因为我们对AYA预后的理解不够,AYA患者进入临床试验的比例也偏低。

AYA人群和儿童或成人之间存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PCNST)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比如,髓母细胞瘤在AYA人群中多见SHH、WNT亚型,而极少见Group3型。胶质瘤中成人IDH突变更常见于年轻人,平均年龄37岁。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中,BRAF融合在儿童患者和青少年患者之间的融合位点存在差异。后颅窝室管膜中,AYA常见PF-B型,与儿童患者相比,少见幕上肿瘤。这些生物学差异提示对于AYA人群需要不同的治疗模式,而不是仅仅仿照儿童或成人进行治疗。

Ng等就法国肿瘤数据库(FBTDB)6年的PCNST数据进行分析,提供了AYA人群脑肿瘤的全新的流行病学数据。结果发现,AYA人群总的CR为8.15/100000/年,且CR随年龄增加而增长。WHO IV级肿瘤同样随年龄增长发病增加。最常见肿瘤类型为神经上皮来源肿瘤,其次为脑膜来源和垂体肿瘤。

文中发现FBTDB的CR比CBTRUS的略低,可能由于FBTDB数据纳入时要求有组织病理学诊断,当然也可能在这两类人群中真实存在发病率差异,这有待进一步详细的研究。

文中的数据分析缺乏治疗相关的治疗,同时也缺乏肿瘤相关分子信息和生存信息,此外,文中诊断信息依据2007版WHO CNS诊断指南,在新的2016版诊断指南背景下某些诊断可能需要调整。因此还需要对AYA人群的治疗、分子信息及预后信息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这篇文章强调了儿童、成人神经肿瘤医生需要关注AYA这一群体,同时也强调需要发展专业的AYA神经肿瘤医生以更好的给与AYA患者专业的治疗。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神经肿瘤在该类人群的分子特征和预后情况,同时也需要研发针对这类患者的临床试验以改进预后。
【潘灏】


REVIEWS


1.脑转移瘤临床试验标准化影像方案(BTIP-BM)的共识建议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or a standardized brain tumor imaging protocol for clinical trials in brain metastases 

Timothy J Kaufmann, Marion Smits, Jerrold Boxerman, Raymond Huang, Daniel P Barboriak ...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757–772,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30


与胶质瘤相比,脑转移瘤在影像学上面临独特的挑战,利用MRI成像数据进行疾病监测和反应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期文献在先前高级别胶质瘤标准化影像方案(BTIP)的共识基础上定义了脑转移方案共识(BTIP-BM)。推荐方案进行决策的流程图具体如下。


根据3T及1.5T条件,共识给出了不同的推荐方案:如下表。        


上述方案旨在为涉及脑转移的临床试验提供一个基本标准,最终都服务于临床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试验。希望此标准能提供有意义的、可归纳的临床试验影像学数据,并有助于临床标准护理评估和决策。

樊鹏伟、万大海


2.对儿童和成人1型神经纤维瘤(NF1)相关胶质瘤患者的新认识:专家共识会议的报告

Implications of new understandings of glioma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NF1: report of a consensus conference 

Roger J Packer, Antonio Iavarone, David T W Jones, Jaishri O Blakeley, Eric Bouffet ...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773–784,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36


胶质瘤是儿童和成人NF1患者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近几年,低级别胶质瘤(LGG)的分子病理发展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本文报道了由NF1和胶质瘤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对目前NF1-LGG的分子病理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包括目前面临的NF1-LGG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挑战、NF1-LGG小鼠模型的临床应用、以及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在NF1-LGG中的进展。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进一步改善NF1-LGG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措施:①诊断:尽可能的对NF1-LGG患者进行组织学诊断,尤其是儿童NF1患者,优先对经常突变的基因进行免疫组化评估,并且对NF1-LGG患者的活检结果进行收集整理,进行前瞻性研究,从而为患者接受活检的指征提供指南;②分子诊断治疗:分子诊断需要适当的替代免疫组化标记物来鉴定伴随的突变,以更好的指导NF1-LGG患者的治疗;③小鼠模型:NF1-LGG小鼠模型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阐明其发病机制,寻找与胶质瘤发展相关的致病因素;④临床管理和治疗:对NF1-LGG患者,应该采用精准治疗,更多的关注NF1-LGG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的结果,而不仅仅局限于关注影像学上的肿瘤控制结果。对NF1-LGG的新的理解已经改变了其诊断和可能的治疗方法,并且引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以优化管理和治疗方式。

【钞敏】


BASIC AND TRANSLATIONAL INVESTIGATIONS


1.TRK/ROS1抑制剂恩替替尼在P-糖蛋白的弱相互作用方面与其他同类药物的比较
Entrectinib, a TRK/ROS1 inhibitor with anti-CNS tumor activity: differentiation from other inhibitors in its class due to weak interaction with P-glycoprotein 

Holger Fischer, Mohammed Ullah, Cecile C de la Cruz, Thomas Hunsaker, Claudia Senn ...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819–829,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52


涉及酪氨酸激酶基因如ROS1、神经营养性肌球蛋白受体激酶(NTRK)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的融合导致构成性活性嵌合体的表达 c蛋白。这些蛋白质可以作为致癌的驱动因素,跨越广泛的肿瘤类型,包括颅外实体肿瘤与高转移率的中枢神经系统。其中高达40%的患者会发生脑转移,而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脑转移的发生率高达50%。在ROS1或NTRK融合阳性癌症中开发有效的CNS转移治疗一直是具有挑战性的,部分原因是缺乏可用的CNS-渗透抗癌药物。很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P-糖蛋白(P-GP)的强底物,P-糖蛋白是位于血脑屏障上的一种关键的EF-通量转运体,它能将它们主动地转运出大脑。因此,  这些TKIs具有较差的中枢神经系统效能,这与它们在大脑中维持足够浓度的能力有限相一致。 


在本研究中,我们定义了一种新的ER计算模型:根尖流出比(AP-ER),目的是获得一个更好地与体内脑分布特性相关的模型。我们考虑AP-ER作为一种更符合生理学活性相关性的评估,P-ER主要解释了P-GP(根尖膜)的极化定位。利用这一新模型,我们研究以下特征:在体外研究了恩替替尼和P-GP之间的脑穿透、药效学(PD)特性(通过途径生物标志物信号)和恩替替尼在临床前CNS中的抗肿瘤活性。比较恩替尼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及其与P-GP的相互作用与类似类的TKIs 克列佐替尼(第一代TKI治疗ROS1融合阳性NSCLC)和拉罗替替尼(第一代TKI治疗NTRK融合阳性实体肿瘤)。



恩替替尼与克列佐替尼和拉罗替替尼不同,是一种弱的P-GP底物,根据我们新的体外和体内实验,它可以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浓度。这与观察到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的效果是相符合的。恩替替尼在神经营养肌球蛋白受体激酶(NTRK)和ROS1融合阳性CNS肿瘤和继发性CNS转移中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

【王焕宇】


PEDIATRIC NEURO-ONCOLOGY


1.维利帕尼(ABT-888)联合放疗及替莫唑胺化疗在初诊儿童弥漫性脑桥胶质瘤的一项I/II期研究:一项儿童脑肿瘤联盟研究

A phase I/II study of veliparib (ABT-888) with radiation and temozolomide in newly diagnosed diffuse pontine glioma: a Pediatric Brain Tumor Consortium study 

Patricia A Baxter, Jack M Su, Arzu Onar-Thomas, Catherine A Billups, Xiao-Nan Li ...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875–885,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16


儿童弥漫性脑桥胶质瘤(DIPG)两年生存率仅为10%。迄今为止,放疗仍是DIPG的标准疗法。因其预后不良且目前疗效有限,治疗方案仍存有争议。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在儿童胶质母细胞瘤和DIPG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增高和/或异常激活,提示PARP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维利帕尼,亦称为ABT-888,作为一种口服PARP抑制剂,在前期研究中被发现可增强包括替莫唑胺(TMZ)在内的多种化疗药物疗效,增强放疗敏感性,且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通透功能。


基于此及前期研究成果,儿童脑肿瘤联盟(PBTC)针对初诊DIPG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即先用维利帕尼联合放疗,后在维持期继续用维利帕利布联合TMZ化疗。其研究旨在明确:①明确联合放疗时维利帕尼的II期推荐剂量(RP2D);②评估维利帕尼在放疗期间的药代动力学参数;③评估治疗期间TMZ剂量递增的耐受性;④研究该治疗方案的毒性;⑤比对既往传统治疗方法的生存率。


本研究最终纳入65名患者,研究结果表明维拉帕尼在放疗期间的II期推荐剂量为65mg/m²/日,该治疗方案主要毒副作用包括瘤内出血、皮疹及神经系统障碍。治疗期间患者无法耐受TMZ的剂量递增。根据此研究的中期结果,1年生存率为37.2%,2年生存率为5.3%,相较于PBTC既往传统放疗方案的生存率,该治疗方案并无法使患者获益而提前终止。


作者指出,尽管该研究结果表明,维拉帕尼联合放疗及替莫唑胺化疗无法使DIPG生存获益,但该研究确定了维拉帕尼联合放化疗的安全用药剂量,此方案可能可以使其他患者(如高级别胶质瘤)群体中获益,需在未来临床试验中进一步评估。

【黄麒霖】


LETTERS TO THE EDITOR


1.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经肿瘤学成像生物标记物的精准预测:精确诊断放射组学签名联盟

AI-based prognostic imaging biomarkers for precision neuro-oncology: the ReSPOND consortium 

Christos Davatzikos, Jill S Barnholtz-Sloan, Spyridon Bakas, Rivka Colen, Abhishek Mahajan ...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886–888,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45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方法揭示,复杂的成像模式可以为肿瘤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个体化的生物标记,但是目前,AI一直面临着训练不足、医院成像协议不同以及新患者数据通用性缺乏的挑战。这些挑战促使胶质母细胞瘤(GBM)的ReSPOND(精确诊断放射组学签名)联盟的发展。ReSPOND旨在进一步开发和测试以下4个领域基于AI的生物标记物研究,经过充分验证以进行个体化预测:①总体生存和无进展生存;②肿瘤周围浸润;③肿瘤的假性进展;④GBM的影像分类亚型。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推广这些领域,ReSPOND将使用MRI进行生物标志物开发和验证研究的严格设计。目前,该联盟已经得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等10所大学的MRI数据支持。为了支持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开发,还将同时收集并统计其相应的临床数据。


ReSPOND将继续开发来自多个机构的大量GBM患者的大脑MRI以及临床资料的数据库。因此ReSPOND欢迎其他机构参与此计划。

 【钞敏】


2.家族性造釉细胞性颅咽管瘤的第二次APC突变

Second-hit APC mutation in a familial adamantinomatous craniopharyngioma 

Alexander Gorelyshev, Nadia Mazerkina, Olga Medvedeva, Evgeny Vasilyev, Vasily Petrov ...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889–891,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60


颅咽管瘤是儿科实践中最常见的非神经上皮脑内肿瘤。它们经常对内分泌系统造成衰弱的损害,并容易复发  。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例造釉细胞性颅咽管瘤(ADACP)影响两个半姐妹,其中整个外显子测序(WES)产生了一个新的致瘤事件的证据。


患者1(19岁)和患者2(26岁)是欧洲白人血统的女性,出生于不相关的父母。两例患者均有乏力和生长迟缓,呈紧张性头痛,呕吐和晕厥。在患者1中,脑MRI检测到一个异质性的,增强的鞍/鞍上肿块与囊性成分。她接受了一个经右额下入路肿瘤全切除术,肿瘤占据了蝶鞍,延伸到视神经下方,侵入视神经之间,穿透III脑室。术后持续2年的随访,MRI扫描没有发现复发的迹象。同样,患者2表现为囊性鞍状肿块和梗阻性脑积水的征象。肿瘤次全切除,随访1年,MRI扫描检测术后肿瘤复发,给与放射治疗,累积剂量为54Gy。到21岁时,肿瘤体积停止进一步增大。两个患者的母亲没有显示颅内肿瘤。两个肿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表现都是典型的造釉细胞性颅咽管瘤。免疫组化检测β-catenin核和细胞质定位在整个轮状结构,以及一些独立的细胞出现核染色。


在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书面知情同意后,使用WES(IlluminaNextSe)分析来自兄弟姐妹和母亲的基因组血液DNA样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所有三个主题都有一个以前的不理想 转录杂合NM_000038。5:C.7455_7458delTCCT:p.S2487fsFX28变异于APC基因第16外显子,而且经Sanger测序证实。另一个杂合变异体,NM_000038.5:c.c90 4Tp.R302X(rs137854568),对应于APC第9外显子的突变热点,用WES检测患者1的肿瘤标本。为了检验这两种变体是否存在于顺式或反式中,我们对GRCH37/hg19_chr5区域进行PCR扩增:112151102-112154104,包括外显子9和内含子9中的几个SNP。TA克隆和Sanger测序显示c.c904T变异为与GRCH37/hg19_chr5:112151551G变异体rs12656359相关,表明体细胞突变影响肿瘤样本中的父等位基因。FFPE肿瘤标本的WES显示了相同的杂合子APCc.C904TP.R302X变异体,后来经Sanger测序证实。不幸的是,病人2是纯合的rs12656359变体(T/T)。因此,我们不能使用上述方法来确定病人2中受同样等位基因的亲本来源,这是本研究的一个局限性。


重要的是,在这两种肿瘤中,CTNNB1中的任何变异都不能通过Sanger测序或随后的WES检测来检测。c.7455_7458delTCCT变体创造了一个过早停止密码子,破坏EB1-和DLG结合域,以及所谓的“基本区域”的一部分。c.c904t变异体去除了大部分功能域,包括β-catenin失活所需的功能域。病人1的母亲结肠镜检查报告了几个孤立的息肉的乙状结肠,但没有病理结果。病人2做了一个知情的决定,放弃结肠镜检查。这一临床证据是第一个直接暗示APC功能障碍作为造釉细胞性颅咽管瘤的致瘤驱动因素。CTNNB1保持完整,而两个APC等位基因在肿瘤中的破坏提示了APC二次打击的作用。此外,肿瘤位置、临床表现、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是典型的,提示APC突变可能复制。

【王焕宇】


3.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正常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使用氨苯砜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时应注意监测贫血

Hemolytic anemia associated with dapsone PCP prophylaxis in GBM patients with normal G6PD activity 

Lisa R Rogers, Peter Oppelt, Lalitha Nayak

Neuro-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June 2020, Pages 892–893,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026


接受放疗和替莫唑胺(TMZ)化疗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应当使用抗生素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X)、氨苯砜、阿托喹酮和吸入型喷他脒等。目前已知氨苯砜可引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型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但是对于G6PD活性正常的GBM患者,氨苯砜是否会引起贫血鲜有研究。


作者回顾性研究2009-2014年间在克里夫兰医学中心接受放化疗的初诊GBM患者,通过分析PCP预防措施和治疗前/期间患者血红蛋白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纳入了52名符合要求的患者。52名患者中,有12名接受了氨苯砜预防PCP治疗,其中有58%(7人)发生贫血,而接受TMP-SMX治疗组(23人)发生贫血为13%(3人),喷他脒治疗组(17人)为24%(4人)。氨苯砜组发生贫血的7名患者中,4人发生巨幼细胞性贫血(MCV 100-110 fL),3人乳酸脱氢酶上升(312-414 U/L),平均血红蛋白下降3.6g/dL。在5名行外周血涂片镜检的患者血液中,均可见到异型红细胞(“咬痕细胞”)(见下图)。以上患者贫血症状均在氨苯砜停药后缓解,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G6PD活性均正常。


作者认为排除其余干扰因素后,与其他PCP预防组相比,氨苯砜抗感染的GBM患者贫血发生率更高,因此,即便G6PD酶活性正常的情况下,也有必要对服用氨苯砜预防PCP的患者人群进行密切的贫血监测。

【黄麒霖】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