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简介
患者,42岁,男性,因“突发头痛12小时”2020-9-10入院
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入院查体:神清,精神软,颈强直,颏下三指,克氏征及布氏征阴性,Hunt-Hess评分1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灵敏,对答切题,口齿尚清,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四肢腱反射无亢减,双侧巴氏征未引出。心律齐,未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啰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未见水肿。
辅助检查:2020-9-10 我院 急诊颅脑CTA: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左侧外侧裂池密度增高,提示珠血。
辅助检查:头颅NCCT+CTA


急诊DSA
3D旋转: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分叶状动脉瘤,载瘤动脉直径3.8mm,较大直径2.5mm,较小直径2mm,瘤颈宽度3.89mm
急诊DSA:左颈内造影+椎动脉造影
手术策略
■当即全麻行左侧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考虑患者相对宽颈且为分叶状动脉瘤,术前CT示出血量并不多,左侧后交通非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外弧技术半释放4-16 Enterprise2支架一枚,填入弹簧圈,全释放支架后,再在瘤颈口填入弹簧圈,达到致密栓塞
术中操作
支架定位4-16
半释放填圈
全释放支架
术中即刻造影呈致密栓塞
术中Xper CT贴壁良好
病变分析及技术要领
■该患者为左侧后交通分叶状动脉瘤,相对宽颈,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进行一期介入栓塞术。
■结合患者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多较迂曲,术中采用了常用的激光雕刻支架进行动脉瘤辅助。
■Enterprise 2代支架作为新一代Enterprise颅内动脉瘤辅助支架,在其基础上同时改进了以下几点:改善支架贴壁性,提高支架标记带的可视性,提高支架推送性等。特别是改善支架贴壁性方面,改变了支架环几何结构使其在支架贴壁性方面表现更加。
支架环几何结构 – 增加正弦波波幅
增加波幅让支架更能适应弯曲环境的物理特征
在支架释放中的技术要点
■采用外弧技术
■在该技术中,在支架远端定位之后,通过使用几乎微导管的反冲,将输送系统压在血管的外部曲线上,并使支架沿着血管的外部曲线展开。
外弧半径释放技术
总结
Enterprise2支架为激光雕刻设计,短缩率比编织支架小,能够更精确释放。
弯曲处不kick,术中Xper CT验证贴壁性,支架网格丝清晰可见,可根据术中Xper CT结果实时调节支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贴合血管壁效果更好,对辅助动脉瘤栓塞安全有效。
万曙,男,医学博士(M.D & Ph.D),美国密西根大学神经外科学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浙江医院院长助理、脑科中心主任。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余年,对脑血管疾病、脑脊髓肿瘤及颅脑外伤的微创诊疗均有独到见解,尤其擅长于各种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水平省内领先。
学术兼职:浙江省数理医学会脑血管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省创新学科(神经创伤学)后备学科带头人,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副主编,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脑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1.Herweh C, Nagel S, Pfaff J, Ulfert C, Wolf M, Bendszus M, Möhlenbruch M. First Experiences with the New Enterprise2® Stent. Clin Neuroradiol. 2018 Jun;28(2):201-207
2.Chihara H, Ishii A, Kikuchi T, Ikeda H, Arai D, Miyamoto S. Deployment technique that takes advanta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 VRD2: an in vitro study. J Neurointerv Surg. 2017 Oct;9(10):969-973
END